读图丨走读广东老区苏区,山乡巨变见证初心使命

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策划语】

老区苏区孕育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厚的“老区情怀”,多次提及老区苏区振兴发展。

广东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翻开广东的历史长卷,回望百年来的浩瀚历程,广东的老区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拥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广东革命老区遍布全省。截至2019年底,广东省记录在册的老区村庄达5万个,原中央苏区、海陆丰革命老区等重点老区苏区24个县(市、区),其他老区45个县(市、区)。

革命老区再出发、实现全面振兴,是新征程的“必答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系列政策意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老区苏区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振兴发展。

广东革命老区苏区发展正在提速。


山乡巨变见证初心使命。广东老区苏区旧貌换新颜,如今正成为改革发展的热土。《南方》杂志记者走读汕尾市海丰县、梅州市蕉岭县、 惠州市惠东县、河源市紫金县,从一张张图片发现广东老区苏区振兴的轨迹,读出广东老区苏区发展的希望。

坐标1 汕尾市海丰县

彭湃是汕尾市海丰县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创始人,曾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

彭湃是汕尾市海丰县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创始人,曾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

近百年前,以彭湃烈士为代表的革命先辈发动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海陆丰地区创造了诸多“第一次”: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破天荒制定了第一个《没收土地案》,设立了第一个平民医院,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银行……革命老区海丰为中国革命探索出宝贵的经验。

革命老区海丰新貌。

革命老区海丰新貌。

如今革命老区海丰正在加速发展,焕发新的活力。海丰县实现了综合实力再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261.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6.14亿元;2747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与全国人民一道昂首迈入小康。

海丰全年种植水稻44万亩,年产优质稻米18万吨,优质稻种植比例达95%以上。

海丰全年种植水稻44万亩,年产优质稻米18万吨,优质稻种植比例达95%以上。

近年来,海丰县全力推进省级现代粮食示范区建设。科技的力量助推特色农产品走出海丰、走向全国。海丰县油占米成了致富米,也成了当地名牌农产品。2019年,海丰油占米被纳入农业农村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位于海丰东部的可塘镇,有着“广东省珠宝首饰加工专业镇”的名号,珠宝加工产量占全世界有色彩宝的70%以上。

位于海丰东部的可塘镇,有着“广东省珠宝首饰加工专业镇”的名号,珠宝加工产量占全世界有色彩宝的70%以上。

海丰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务服务事项100%可网办,培育市场主体4.9万户;创新驱动成果丰硕,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新增高新企业17家,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

坐标2 梅州市蕉岭县

位于蕉岭的红四军入粤首胜纪念公园。丘林强摄

位于蕉岭的红四军入粤首胜纪念公园。丘林强摄

梅州市蕉岭县地处粤闽赣交会之地。作为原中央苏区县,蕉岭具有光辉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红色资源。1929年10月,在军长朱德的命令下,红四军第一纵队2000多人从福建上杭、武平出发,进入广东,在蕉岭全歼国民党一个营,取得红四军入粤大捷。

蕉岭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丝苗米喜获丰收。

蕉岭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丝苗米喜获丰收。

近年来,蕉岭县充分发挥“世界长寿乡”品牌和富硒资源优势,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方向,着力培育绿色农业,大力开发一杯茶、一瓶水、一粒米、一棵笋、一瓶蜜“五个一”富硒长寿食品。其中,“一粒米”产业的主要抓手——蕉岭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主导产业年总产值达14.44亿元,“秀才郎”等丝苗米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打出了名气。

2019年,在蕉岭县广福镇广育村诞生了梅州市首家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以联合社为主体,村里建起了黑木耳产业园,每年为村集体带来20万元的收入。图为游客在产业园体验黑木耳采摘。汪敬淼摄

2019年,在蕉岭县广福镇广育村诞生了梅州市首家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以联合社为主体,村里建起了黑木耳产业园,每年为村集体带来20万元的收入。图为游客在产业园体验黑木耳采摘。汪敬淼摄

2018年开始,蕉岭在全县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年来,蕉岭全县1600个集体经济组织有了“身份证”,越来越多的村庄借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东风,让村民变股民,实现了农村集体资产由共同共有向集体成员按份额所有转变,让集体经济组织有了明确的管理主体,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的突破发展。

蕉岭县广福镇对省门(205国道上,广东省与福建交界处)周边节点逐步进行改造完善,图为改造后的省门广福镇一侧。

蕉岭县广福镇对省门(205国道上,广东省与福建交界处)周边节点逐步进行改造完善,图为改造后的省门广福镇一侧。

2021年底,中共梅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深化苏区振兴省际合作”。目前,蕉岭县借力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地的优势,先行先试探索建设粤闽赣苏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蕉岭片区)。2021年12月17日,蕉岭县分别与福建省上杭县、武平县签订“友好县”协议,三方将在工业产业、金融商贸、文化旅游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坐标3 惠州市惠东县

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百庆楼,是曾经的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东江革命委员会和红二师师部所在地。

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百庆楼,是曾经的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东江革命委员会和红二师师部所在地。

惠州市惠东县,是东江地区革命斗争发源地之一,是海陆丰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高潭镇的中洞革命纪念广场、百庆楼、中共东江特委印刷厂、红军兵工厂,位于安墩镇黄沙村的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多祝镇八维村的龚屋战斗遗址……当年的革命岁月,给惠东留下了200多处革命遗址。

位于高潭镇的修缮后的马克思街。

位于高潭镇的修缮后的马克思街。

每一个革命旧址,都是一个散发永恒光辉的历史印记,记录着一段震撼人心的历史故事,蕴藏着革命者们的理想与信念。惠东县包括高潭中洞革命纪念广场,马克思、列宁街,百庆楼等228处红色革命遗址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修缮。

高潭中洞革命广场。

高潭中洞革命广场。

品尝红军茶,重走红军路,打卡红色纪念地……近年来,惠东县高潭镇、宝口镇等红色资源丰富之地,用活革命遗址,打响红色文化品牌,发展红色旅游、推进老区建设。随着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惠东各地的革命旧址“活”了,红色旅游日益红火,助推当地乡村振兴提速。

坐标4 河源市紫金县

1927年12月1日成立的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屋。史成雷摄

1927年12月1日成立的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屋。史成雷摄

作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紫金在党史上创造了诸多第一:全国最早成功举行农民武装暴动并建立县级革命政权的地区之一,全国最早建立县级苏维埃政府的地方之一,全国最早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区之一。紫金县苏区镇是全国唯一以“苏区”命名的乡镇。

紫金县龙窝镇大榕树耕读文化园,是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的一个节点,也是紫金新晋网红打卡地。

紫金县龙窝镇大榕树耕读文化园,是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的一个节点,也是紫金新晋网红打卡地。

早在2016年,在海陆丰革命根据地范围内的紫金县,就被纳入国家贫困革命老区扶持范围。近年来,紫金县围绕“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九大攻坚行动”,推动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在2020年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位列粤北片区县(市、区)第2名。

目前,紫金茶产业进入春茶采摘高峰期。

目前,紫金茶产业进入春茶采摘高峰期。

借助于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的优势,紫金县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以“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为主导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兴旺发展。其中,紫金茶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打响了“紫金蝉茶”区域公共品牌,品牌价值超34.8亿元。截至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由2015年的1.8万亩增加到6万亩,2021年总产量达3800吨、产值超12亿元,带动农户4505户,户均年增收11000元以上,解决农村就业9000多人。


【记者】叶石界 温柔 史成雷

【本文责编】郭芳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责任编辑】李卓华 莫群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王宏旺 林若川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李卓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