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信息主体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心理,混淆征信异议、信用修复概念,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征信异议投诉咨询、代理”为名行骗,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实利益,损害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客观公正,损害了征信系统客观公正的形象。严重扰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局。
是否有“征信洗白”之说?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任何机构和个人无权修改、删除真实无误的信用记录。违规机构声称可实现“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直连央行征信系统”,均属于虚假宣传。此类机构承诺可实现“征信修复”、“不成功就退钱”,收取高额费用,但实际并不具备征信修复能力,修复失败也不退款,属于诈骗行为。其次,违规机构所谓“征信修复”大多通过教唆个人伪造各类法律文书、证明材料,用“非恶意逾期”或“不可抗力”等理由无理申诉,向监管部门恶意投诉,以向信息提供方或监管部门施压达到删除逾期信息的目的,此种行为已经涉嫌违法犯罪,中国人民银行揭东支行将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相关执法部门,对此种行为进行重点整治,从严查处。此外,违规机构借机获取客户的个人身份证件、信用卡账号、手机号码等敏感信息,存在信息泄露、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威胁、陷入套路贷等诸多隐患。全国已发生多起以“征信修复”为机骗取个人信息实施信用卡诈骗的案例。
广大群众应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谨防“财”“信”两空,得不偿失。
如何保持良好的征信?
“人无信则不立、业无信则不兴”,信用是一种无形的财富,每一位公民都应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养成按时足额还款的良好信用习惯。若已产生逾期记录,应尽快结清,逾期记录自不良行为终止之日起5年后将会自动消除。
信用报告出现错误怎么办?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发现信用报告出现错误、遗漏信息时,向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包括银行、金融消费公司、信托公司等)提出异议申请才是正规途径,此项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
如何正确认识信用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信用报告,仅仅对信息主体信用交易行为进行客观记录和展示,为信息使用者(如银行等放贷机构)判断、分析信息主体信用状况提供参考,并非决定性的、一票否决式条件。信用报告不对信息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主观判断,也没有所谓的征信系统“黑名单”、“红名单”。广大群众要理性认识信用报告上的不良记录,通过正规渠道维护个人合法权益,以实际行动维护自身良好的信用记录。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珍爱自身信用,通过正规渠道维护合法权益。
来源:中国人行揭东支行
整理:“文明揭东”政务微信编辑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