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张文卓 广州报道 在牵手广州市南沙区之后,广州黄埔区又有大动作。
近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对外印发《关于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的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提出与横琴、前海深度合作,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新格局。
而在此前,黄埔区还与南沙区签署了关于推动双区协同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黄埔区是广州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的地方,也是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改革开放主阵地。这里拥有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国家级战略平台和广州科学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穗港智造合作区等省级产业创新平台,并落地了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人类细胞谱系等一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促进要素自由往来,向来是该区深化改革的重点。本次黄埔区将在推动科创协同、产业协同,体制机制“软联通”等方面与横琴、前海深度合作。
在受访专家看来,广州黄埔区通过与南沙区、横琴与前海两个合作区组CP,为的是借助复制推广两个合作区的一批改革创新试验成果,推动要素的自由流通,携手穗港澳三地协同合作,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探索加快穗港澳协同合作
《行动方案》在促进科技协同创新方面谋划了多条路径。
在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方面,黄埔区提出加强中新广州知识城、穗港智造合作区等重大平台与两个合作区联动发展,共同打造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推动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人类细胞谱系、航空轮胎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仪器与两个合作区共享。
为推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粤港澳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推行“揭榜挂帅”制度,支持三地的科研机构、企业联合攻关解决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领域技术难题。
此外,黄埔区还将充分发挥三地在成果转化链条的差异化优势,共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数据库,打造互联互通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同时,黄埔区发挥中新广州知识城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优势,与两个合作区加强知识产权相关领域合作,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临时仲裁工作,鼓励两个合作区知识产权商事争议解决机构依法入驻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服务。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到,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深入推进“四区四中心+一区一园”战略布局,依托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黄埔港、广州国际生物岛,以及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穗港科技合作园,从北到南拉开空间格局,打造了以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的“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
针对科技创新的一系列创新举措,最终要落到促进产业发展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是黄埔区的“定盘星”。
该区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在近年来加速崛起,甚至提出到2025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要突破1500家,制造业上市企业突破80家,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级的目标。
围绕加快与两个合作区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鼓励支持三地制造业企业相互采购产品。
在具体产业上,《行动方案》提出将推动先进高分子材料、印刷及柔性显示、纳米材料、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国家级产业(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强化三地在氢能产业、绿色低碳、环境治理等领域的技术交流和合作;以及加快湾区半导体产业园与横琴粤澳集成电路产业示范园区联动发展,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核心承载区等。
与两个合作区改革联动
产业协同的关键是要素的自由流通。横琴、前海是改革开放的典范。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给予两个合作区一批创新型政策支持。
一直以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都走在深化粤港澳创新融合前沿。2021年12月,该区颁出了广州首张港澳建筑工程领域专业企业从业资格证书。该区充分吸取横琴、前海的经验,开展港澳工程专业企业的认可工作,向区内引进港澳工程建设领域专业企业和专业人士。未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借鉴两个合作区试点港澳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在穗港智造合作区开展港澳建筑工程领域服务合作项目试点;加强粤港澳三地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企业筹建等领域互学互鉴,试点推行建筑师负责制。
如今,《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要支持和学习两个合作区深化改革创新试验,争取率先复制推广一批改革创新试验成果。同时,积极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要素流动、市场准入、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争取国家、省、市更大的政策支持。
例如,《行动方案》特别提到,将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劳动争议(广州)创新研究院建设,与两个合作区协同探索跨境劳动争议替代性解决机制;深入推动“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湾区通”加“跨市通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与两个合作区大力推动电子证照互通互认等。
在深化民生领域合作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加强与两个合作区的交通联系,推动穗莞深城际及琶洲支线、广深第二高铁、广河高铁、广珠(澳)高铁等重大交通项目规划建设;与两个合作区协同共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全面提升“湾创之星”(国际)青年创新创业中心、澳门青年人创新部落等青创载体服务水平,推进落实“港澳青创10条”,高质量举办“青春黄埔行”港澳大学生实习活动,鼓励港澳居民来黄埔实习就业;加快穗港澳出入境大楼设备调试,推动开通穗港澳水上、直升机客运航线,用好粤澳青年创业直通车,便利港澳青年往来三地。
(编辑:李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