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
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外科急症
破裂前基本无症状
一旦增大破裂
死亡率高达90%
即使能够顺利进入手术室
手术成功率也只有不到50%
留给医生反应和手术的时间非常短
被医学界称为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近日,一位八旬高龄老太
体内的“不定时炸弹”就破裂了!
命悬一线!
市中心人民医院介入科专家迅速出手营救
……
近日, 84岁高龄的廖婆婆已然出现腹部疼痛2天,由于疼痛迟迟无法缓解,家属拨通了120求救电话,廖婆婆迅速被送至市中心人民医院仲恺院区急诊医治。
经过急诊CTA(CT血管造影术)等详细检查,发现廖婆婆是腹主动脉瘤(肾下型)破裂出血伴假性动脉瘤形成,腹主动脉左侧旁-及邻近腹膜后积血!
(术前CTA显示破裂腹主动脉瘤)
彼时,她的血红蛋白最低降到76g/L,远低于正常人的120g/L!情况非常凶险!按照指南建议,须分秒必争地进行急诊手术治疗!
2018年ASVS腹主动脉瘤诊治临床实践指南建议,破裂腹主动脉瘤患者从入院到手术干预的时间<90 min,入院评估诊断和即时处理控制在30 min内,如需转院控制在30 min。可以说,这是一场医患与病魔生死时速的较量!
市中心人民医院周围血管介入科接到急会诊后,立刻启动破裂腹主动脉瘤急诊救治方案,考虑病情凶险,路途较远,为降低患者转运风险,决定立即由南湖院区赶往仲恺院区为患者进行急诊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这也是该科室积极落实医院党委“讲政治、提服务,讲作风,提效能”两讲两提专项行动的生动实践。
为确保患者得到最快速高效的救治,周围血管介入科团队在赶往仲恺院区的路上,与仲恺院区急诊抢救中心、仲恺院区重症医学科(ICU)紧密联系、分工合作:对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输血、维持有效循环、与家属沟通、行术前准备、开启绿色通道准备急诊手术……每一秒都不浪费!
很快,由血管介入科林宜圣副主任医师、杨荣焕与钟少波主治医师组成的介入手术团队抵达手术室,开始进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对经验丰富的他们来说,操作已是炉火纯青,从第一根导管的进入,到最后支架的精准释放,手术一气呵成,“拆弹”营救成功,历时约40分钟!
(EVAR手术简要过程)
患者术后转入仲恺院区ICU继续监护治疗,经过3天的精细化管理和细心护理,廖婆婆生命体征平稳,各项临床指标趋于正常,转至普通病房,她和家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不久后,廖婆婆康复出院了。
您知道吗?腹主动脉瘤和大家理解的良恶性肿瘤并不一样,它是由于老化、损伤或其他原因,使得主动脉壁不再牢靠并导致主动脉膨胀扩张,由“直型水管”样的血管变成了鼓起的“气球”。扩张到了一定程度,“气球”承受不住压力,就会发生破裂。
研究报道显示,腹主动脉瘤最大瘤径为4cm的腹主动脉瘤的5年破裂率为10%~15%,5cm时约20%,6cm时约33%,7cm以上时为75%~90%,提示瘤径达6cm以上时破裂的危险性很大,需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的重点在于早期的诊断及治疗,定期的体检,发现后跟踪随访治疗,如果瘤体超过5cm(女性超过4.5cm)或者1年瘤体直径增加超过1cm,应尽早手术治疗。在腹主动脉瘤的治疗选择上,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目前因为创伤小、恢复快,目前得到广泛的应用。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周围血管介入科是惠州市率先开展主动脉相关疾病诊治的专科,在急诊、重症医学科等专科多学科协作基础上,对胸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诊治总结了一套规范有效的救治诊疗方案。同时,周围血管介入科还开展了复杂胸/腹主动脉支架开窗、主髂动脉闭塞腔内修复术等疑难主动脉病变腔内手术。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供稿/供图:周围血管介入科 钟少波
专业审稿:周围血管介入科 林宜圣 孟 宏
主编:周婷婷
编辑:钟一夫
校对:廖云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