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7!去年东莞电网最高负荷达1849.97万千瓦

南方+ 记者

日前,东莞市2021年建设一流电网千日攻坚总结暨保供电工作会召开。会上,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发布了东莞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白皮书并汇报了东莞市供用电形势,市发展改革局传达国家、省关于保供电有关精神,并提出下阶段东莞市电力保供工作措施。会后,东莞市电网办分别与全市35个镇街(园区)签订《东莞市电网建设2022年工作硬任务责任书》,东莞供电局与水乡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4月15日,东莞市2021年建设一流电网千日攻坚总结暨保供电工作会在东莞市行政办事中心召开。曾子权 摄

4月15日,东莞市2021年建设一流电网千日攻坚总结暨保供电工作会在东莞市行政办事中心召开。曾子权 摄

记者从会上获悉,去年东莞电网最高负荷达1849.97万千瓦,位列全国第7。去年东莞全社会用电量首次突破1000亿千瓦时关口,成为广东第3个全社会用电量突破千亿千瓦时的城市,

千日攻坚初见成效

电网建设仍需紧追经济发展速度

自2020年东莞市全面启动建设一流电网千日攻坚行动以来,东莞供电局紧密依托市电网办、各相关部门和各镇街(园区)全力攻坚,推动全市电网建设再提速、再升级。

去年,东莞完成投产主网工程23项、变电站11座、变电容量563.7万千伏安的电网建设目标,较“十三五”电网升级行动年均投产变电站数量翻了一番,实现工程投产“项目数、变电站、变电规模”三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完成核准输变电工程15项、变电容量476万千伏安、线路长度260千米,实现年核准“输变电工程数量、变电容量、线路长度”三创历史新高,东莞电力扩容再上新的台阶。

去年11月,东莞市出台《东莞市电网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该办法创新提出以政府主导的电网项目年度投资和建设计划管理模式,对推动政企合作共建电网具有重大意义。千日攻坚行动启动以来,东莞供电局有序推进目标网架工程,大幅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东莞电网供电可靠性。此外,该局全力攻坚广东电网重点目标网架工程——大湾区直流背靠背东莞工程于去年年底进入电气施工阶段,目前工程正开展站系统调试,预计于今年5月底投产。

大湾区直流背靠背东莞工程将于今年5月底投产。陈振良 摄

大湾区直流背靠背东莞工程将于今年5月底投产。陈振良 摄

根据东莞电网发展“十四五”规划,预计到2025年东莞最高供电负荷将达到2350万千瓦,相比其他湾区重点城市,东莞在电网规模、供电能力等方面仍存在差距,近年来整体供电形势处于紧平衡状态。东莞供电局全力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战略部署及国家“双碳”目标的要求,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积极推动区外清洁能源送电东莞的通道建设,服务好本地骨干电源和应急保障电源送出,持续提升东莞电网裕度、安全性。为满足电力负荷发展需要,2020年到2035年,东莞将规划新建变电站166座,届时东莞市变电站数量将达366座,形成以9座500千伏变电站为核心的“三芯六瓣”玉兰花形态的主网架结构,为东莞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电力供应。

全力保障电力供应

挖掘供电潜力推进市场化需求响应

数据显示,2021年东莞电网最高负荷达1849.97万千瓦,位列全国第7。2021年东莞全社会用电量首次突破1000亿千瓦时关口,达1001.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56%,是广东第3个全社会用电量突破千亿千瓦时的城市,仅次于广州、深圳。东莞用电负荷持续快速增长,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当前东莞经济正进入增速换挡的关键时期,满足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2021年建成的500千伏崇焕站为滨海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源保障。

2021年建成的500千伏崇焕站为滨海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源保障。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能源保供工作部署要求,东莞供电局将在市发展改革局的领导下,把电力保供作为当前重要任务,全力以赴、多措并举做好全市电力保供工作。

东莞供电局将优化电网运行方式,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密切研判供需形势,做好精准负荷预测,优化电力电量平衡分析,进一步挖掘电网供电潜力。同时,加强风险管控,落实关键设备运维,防范电网运行风险。在即将迎来的度夏高峰期,加强供电线路特巡特维,严防设备过载运行。

此外,全力推进市场化需求响应,提升系统调节能力是东莞供电局保障电力供应的另一重点举措,从而达到发挥平衡用电高峰作用,保障全市正常电力供应,最大限度保障企业生产用电需要的作用,同时企业可以获得激励收益,实现电网、用户双赢。今年,东莞供电局将持续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加大冰蓄冷、储能、光伏等新能源和节能技术推广应用,节约企业用电成本,同时提高需求响应能力。

【记者】戴双城

【通讯员】顾萱 陈晓璐

编辑 黎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