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863年,横跨北美大陆的第一条铁路——美国横贯大陆铁路正式动工修建。为缓解劳动力紧缺的问题,美国铁路公司开始大量招募华工。从1865年起,一批又一批华工漂洋过海,为美国横贯大陆铁路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江门五邑华工们勇闯金山、修筑铁路的故事……
出洋背景
为什么会选择出洋?
家乡粮食短缺,生活紧迫,养家糊口都难啦!海外赚钱机会多,赚得金银成万两,返来起屋兼买田!
内推力&外拉力
当时的海外,东南亚大开发,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陆续发现金矿,美国、加拿大又陆续修建铁路,急需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到海外谋生对当时的五邑民众来说是一条极具吸引力的出路。但由于当时出洋的船票十分的昂贵,普通的五邑民众根本无法负担得起这样一张船票,所以他们不惜变卖房屋、田地,甚至去借高利息的贷款,才能筹钱买到这样一张船票,由此可见他们出洋的决心。
图1 清同治元年华侨借款让贴(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馆藏)
修筑铁路
美国横贯大陆铁路
图2 横贯大陆铁路相关照片(图源自《沉默的道钉》)
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决定修建横贯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大铁路。这条横贯大陆铁路全长3000多公里,穿越美国中西部,使美国陆路交通可以从大西洋直达太平洋。其中横贯大陆铁路西段又名中央太平洋铁路,该段要穿越整个内华达山脉,是修筑横贯大陆铁路的最难关。华工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将修建铁路原计划的时间由14年缩短为7年,也节省了三分之二的开支,但同时却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
三大难关
世界奇迹——布鲁默深槽
这是在一座20多米高的山坡中劈出来的巨大深槽,长300多米、宽4米。深槽从1864年建成以来,几乎完全保持原样。这项艰巨的工程由一群勤勉耐劳的华工完成,他们用凿子、铁锹和黑炸药,一寸一寸地在坚如磐石的黏土和砾岩中掘进。
绝壁上的铁路——合恩角
内华达山的 “合恩角” 是华工们在1866年春所碰到的一个难题,山顶全是难以开凿的坚硬花岗岩,而且谷底的断崖也深达1000英尺(约304米)。
“通往山顶的坡路是那样的陡峭,以至于货车马车无法通行。所有的东西都得用手推车推着走。挑着扁担的华工一天须以人力搬运500桶黑色炸药,至于其他的东西,如粮食和水,就更不用说了。”
——《沉默的道钉》
终年飘雪之地——唐纳峰
唐纳峰位于整段内华达山脉中海拔最高的路段,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这里常年严寒,又被称为“终年飘雪的山峰”,所以暴风雪、雪崩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华工从隧道两头掘进,并在中央打出一个竖坑,然后向两个相反方向施工。他们就这样从四个工作面同时挖掘,一天24小时不停轮流换班。打通这一隧道花了13个月,最后打通时,已经不是仲夏,而接近秋凉九月了。”
——《沉默的道钉》
沉默道钉
铁路通车后,1869年5月10日,加州萨克拉门托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但在游行队伍中,竟然连一个华工代表也没有。
唯独当时招募华工的倡议者查尔斯·克劳克在庆祝会上十分巧妙地以一句话提醒了大家:“我愿意提请各位注意,我们建造的这条铁路能及时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贫穷而受鄙视的、所谓的‘中国的劳动阶级’ ——归功于他们表现卓异的忠诚和勤劳。”这一讲话被誉为美国移民史中著名的“一句话历史”。
历史丰碑
华人参加修建的横贯美国东西大铁路是推动美国成为统一国家的最重要因素。
——《美国百科全书》
“过去即便在最顺利的情况下,从纽约到旧金山也要走六个月,而现在只需要七天。”
——连儒勒·凡尔纳《八十天环游地球》
我们达到了一个长期追求的目标,一条直接通往太平洋和中国贸易的运输通道。同时,它也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政治目标,即用钢铁脊梁统一美国大陆,实现从海洋到海洋的真正连接。
——美国金道钉国家遗址博物馆
丰碑不倒,精神永驻,“沉默的道钉”将不再沉默!在将要迎来华工参与美国横贯大陆铁路修筑的160年纪念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向每一位勇敢智慧、奋斗进取、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江门五邑铁路华工致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