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驻村手记|服务对象渐渐把我当朋友

南方+ 记者

讲述者:梁邦婵

从事“双百社工”半年时间里,我秉承着“双百蓝”的工作理念“三同四大任务”,开始了我的驻村生活,在竹塘村社工点践行“双百蓝”服务。

幸运的是,我被派驻到离家近且较为熟悉的村居竹塘村社工服务点,负责凤岗镇竹塘村、竹尾田村、凤岗社区3个村社区的兜底民生服务。

开启“刷脸”模式,与居民建关系

想要扎根村居,我们必须深入村居。刚入职因与服务对象不熟,他们对我们还是存在着戒备心理,说话较为“官方”,很多事情不敢轻易诉说,我们自然了解不到服务对象更深层次的诉求。所以,我决定开启我的“刷脸”模式,积极联系各村社区的民政干部、残疾人专职委员一起入户走访、节日慰问,不放过任何入户机会。果然,“双百”的经验奏效了,我的“混脸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丈量地图

红姨是我兜底服务对象的女儿,记得第一次入户探访的时候,红姨都是客客气气地说:“谢谢你们的关心啊,真是有心了。”当我问其最近有什么困难时,她就笑笑着说:“困难也说不上吧。”此时的我明显感觉到红姨应该是碍于我们不熟不方便透露过多信息。

不久,我再次探访红姨,想了解一下他们最近的生活情况,红姨似乎对我的戒备心降低了,愿意诉说自己在照顾残疾母亲的一些困难。

丈量地图

在第三次遇到红姨是在她家楼下,当时看到红姨,我立马“双百蓝”精神上身,积极主动打招呼问好,红姨也对我笑笑说:“阿妹,你又走村呀,你真忙啊。”我回应了红姨后,也顺便问问她们最近的生活情况,红姨说:“也没什么改变,就是平时不能随意走动,做什么都要快去快回,不然她(母亲)又开始唠唠叨叨地说我了。”

此时我明显感觉到红姨把我当作熟悉的朋友,红姨眼睛泛红,时而哽咽地跟我诉说自己在照顾母亲时的辛酸、委屈也毫无保留地讲述了自己与母亲一些人生经历。

深入村居,用脚丈量土地

为促进村民对“双百社工”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前期主要任务就是频繁的深入村居,入户走访、探访社区。

丈量地图

为了“有效”的入户,每天我都会带着我的大包包,里面装着入户“法宝”——“双百”社工宣传册子,生怕错过需要服务的对象。随着我走村的频次不断增加,村民由一开始疑惑观望的心态转变成常态,每每遇到熟悉的村民我也主动打招呼,趁机了解片区居民的生活动态,及时掌握村民信息。

丈量地图

在走村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熟悉村落,留意人、文、地、产、景等社区资产,以便日后综合利用这些社区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例如我在走街串巷时发现社区老人常去小公园聚集聊天、散步等,社工可以考虑日后将这些居民经常聚集的活动场地充分利用起来,作为聚集人气开展工作的主阵场。

【整理】薛屏

编辑 黎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