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国家级专家调研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医院发展建言献策

南方+ 记者

4月17日上午,天清气爽,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嘉宾云集,大咖汇聚。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带领中央援港抗疫工作专班专家组、检测与医疗组、外防输入组、广东省卫健委领导专家团队到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调研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医院‘重党建、战疫情、扬文化、抓人才、促融合、谋发展’。”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庆锋用18个字概括了此次调研的感受。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具体特色是什么?针对医院的发展,各位专家又有哪些建议?

争创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医学中心

当天,到医院调研的专家阵容十分强大,包括了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国家卫健委医管中心副主任高学成,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庆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处长马宁慧等多位专家。

贺青华一行参观了医院预检分诊、急诊通道、门诊儿科与骨伤科诊区、名医馆、治未病中心、东塘社康中心等区域,了解医院中医药全程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等情况。

在座谈交流会上,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朱美玲介绍,医院始建于1954年,是一个有68年历史,拥有一总院、一社区医院、25家社康的综合性三甲医院。

医院员工1830多人,去年医院门诊量350多万人次,急诊急救量32万人次,引进了3个市级“三名工程”医学团队。

“我们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健全市中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形成中西医诊疗方案、预防方案、科研方案等,提高了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水平。”朱美玲介绍,近期医院还承担了深圳市中医药芳香化浊抗疫专项研究工作,承担宝安区中医药抗病毒平台建设工作。

朱美玲指出:“医院的目标与梦想,是争创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

深度参与到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

在国家卫健委医管中心副主任高学成看来,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近年来进步很快,中医药氛围较浓厚。

高学成指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不只是在社会经济方面,还可以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医院要争创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及医学中心,就要注重人和技术结合,中医和西医结合,做出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处长马宁慧对该医院中西医融合发展印象深刻。马宁慧介绍,医院可以结合国家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借力中医“三名工程”高层次医学团队,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和医院建设。

未来,粤港澳三地将以打造中医药医疗、创新、人才、产业、国际化“五大高地”为抓手,携手推进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马宁慧希望,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能深度参与到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做出医院应有贡献。

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庆锋认为,接下来医院一定要围绕“建高地、育名医、补短板、推创新、扬文化、保健康”发展。


在建高地方面,要想打造成国内一流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成果是水平。

“必须有自己的拳头科室,要瞄准并建设好适合本地区的拳头科室,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学科高地。”徐庆锋说。

在育名医方面,既要引进名医,更要培养自己本土的名医,才能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

在补短板方面,要夯实中医药文化氛围,做到中西医精诚融合,给患者家的感觉、暖的色调。

在推创新方面,既要谋划好下一步工作,也要发展好重点学科,为创建全国一流的中西医结合协同旗舰医院奠定基础。

在扬文化方面,除了继续坚持“责任、学习、便利、奉献”四有文化,更要注重精诚文化。

在保健康方面,要发挥好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关键作用这三大作用。

“医院体现了精中融西、造福一方的特色。”座谈会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如此评价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贺青华建议,医院在中医药文化建设方面,一定要体现精中融西,体现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夯实中医药文化底蕴。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可以借鉴深圳兄弟医院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智慧医疗、智慧医院的作用。

【记者】苏国锐

【通讯员】林敏文

编辑 文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