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规定,美国民众有“备有及佩带武器的权利”。如今,这份签署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法案,却成为美国枪支暴力案件频发的“导火索”之一。日前,美国再度发生致数十人受伤的枪击案件,一些民众和团体却依旧基于该法案激烈批评美国政府控枪新规。这一行为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
当地时间4月12日,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地铁站发生一起枪击案件,致至少29人受伤。该案引发美国舆论对该国枪支暴力案件频发的反思。不过,也有反对者表示应继续捍卫持枪权利,并激烈批评美国总统拜登日前颁布的控枪新规。
恶性案件发生后,美国为何仍出现较多反对控枪声音?专家分析,持枪权利已成为部分美国人眼中的“政治正确”。部分团体和枪支生产企业基于自身利益考量亦积极反对控枪,导致美国政府控枪往往“治标不治本”。此外,疫情加剧美国民众焦虑情绪,贫富矛盾、种族矛盾等问题持续激化,也是枪支暴力案件频发的主要原因。
01
枪支暴力案件激增
当地时间4月12日早上,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日落公园附近的第36街地铁站内发生一起枪击案件。
综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报道,犯罪嫌疑人在地铁到站前,在车厢内投掷2枚烟雾弹,并使用一把9毫米口径的手枪开火。纽约市警方人员称,嫌疑人至少开了33枪。
4月13日,在美国纽约市,行人经过前一日发生枪击事件的地铁站。新华社发
纽约市警方公布的最新消息显示,该案已造成至少29人受伤,其中10人受枪击伤。有5人伤势较重,暂无生命危险。
新华社报道,纽约市警察局长基钱特·休厄尔4月13日说,警方已抓获纽约布鲁克林区地铁枪击案的犯罪嫌疑人:现年62岁的非裔男子弗兰克·罗伯特·詹姆斯,并将其拘押。警方还在该名嫌疑人的储藏室发现了存放的弹药和其他危险物品。
纽约地铁枪击案再度引发美国舆论界和政界对该国枪支暴力案件频发的声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该案“是美国可耻的枪支暴力传统”。
4月13日,在美国纽约,警方人员拘捕犯罪嫌疑人弗兰克·罗伯特·詹姆斯(前中)。新华社发
纽约州州长凯茜·霍楚尔12日呼吁停止枪支暴力,表示将动用纽约州所有资源打击犯罪。纽约市长埃里克·亚当斯同日说,枪支暴力是纽约市无法单独解决的全国性问题。
《华尔街日报》报道,近期纽约市枪击案激增。截至4月10日,纽约市今年已发生322起枪击事件,比去年同期上升8.4%,造成逾360人中枪。在过去两年,纽约市枪击事件骤增72.2%,受害者人数上升70.4%。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孙成昊认为,疫情期间美国民众生活压力增大,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是纽约市等人口稠密、多种族裔聚集、贫富差距明显的美国城市枪支暴力案件较大幅度上升的主因。同时,由于纽约市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管理困难,也给了不法分子隐蔽携带枪支并“铤而走险”犯案的可能性。
02
控枪新规引质疑之声
纽约地铁枪击案发生前,拜登4月11日刚刚宣布了新的控枪措施,以加大对“幽灵枪”的管控。
美国联邦政府4月11日出台新规,着眼监管无编号且难以追踪的“幽灵枪”。美国总统拜登11日下午在白宫呼吁国会通过法案加强购枪背景调查、禁止销售攻击性武器及大容量弹匣。新华社发
“幽灵枪”指通过从网络或黑市等渠道购得零件并自行组装的枪支。由于没有序列号,且购枪人无须接受背景调查,“幽灵枪”流入社会后往往难以追踪。一支“幽灵枪”只需20到30分钟即可组装完好,枪支零件甚至可以通过3D打印获得。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韦宗友介绍,一些犯罪分子无法通过身份审查,从而不能经由合法渠道购买枪支,因此选择使用“幽灵枪”。美国已出现了围绕“幽灵枪”的地下产业。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2016年至2021年期间,美国执法部门接到约4.5万起涉及“幽灵枪”的报案,其中仅2021年就多达2万起,而其中可追溯的仅占0.98%。近年来,“幽灵枪”频现校园枪击案及大规模枪击事件,引发美国社会广泛担忧。
不过,拜登针对“幽灵枪”的新规也引发不少质疑之声。
有反对者称,拜登控枪新规的实际效力不大。“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报道,拜登要求美国烟酒枪炮及爆炸物管理局(ATF)监控“幽灵枪”,不过,该局预计能追踪的“幽灵枪”不到1%。
全美步枪协会讥讽拜登引入了“又一个空洞的计划”,只为“取悦有钱又反对枪支的民主党支持者”。一些枪械专家和议员认为,拜登控枪新规只会“白白浪费资源”。
4月12日,警察和救护人员在美国纽约发生枪击的地铁站附近工作。新华社发
也有反对者批评拜登控枪新规限制了美国民众“自由持枪的权利”。美国阿肯色州共和党参议员科顿表示,联邦政府层面的控枪规章只会让遵纪守法的美国公民更难获得枪支。枪支权利倡导组织“美国枪支拥有者”(GOA)誓言将立即抗争。该组织相信,拜登政府的这项规则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和几项联邦法律。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还发现,在全美步枪协会等支持持枪权利团体的反对下,美国政府对美国烟酒枪炮及爆炸物管理局局长一职的任命经常遭到干扰。过去16年间,该机构仅产生了1名得到美国参议院确认的局长。
韦宗友认为,近年来多届美国政府的枪支管控政策均收效甚微。尽管拜登将管控“幽灵枪”作为其竞选总统时的承诺,并在近期将其付诸实践,但该政策可能也难以获得实效。
“若拜登控枪新规获得成效,其他控枪措施也会接踵而至,进而损害美国枪支产业和支持持枪权利团体的利益或影响力。因此,后者一定会极力反对控枪规定。”韦宗友说。
韦宗友还指出,由于美国共和党支持民众持枪,拜登所在的民主党颁布控枪规定时,或将因美国两党斗争遭遇较大阻碍。而从管控枪支的美国烟酒枪炮及爆炸物管理局等机构拥有的精力和财力看,控枪可能也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03
只提控枪或“治标不治本”
近年来,美国枪支暴力案件频发,案件数量持续增长。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截至4月11日的统计数据显示,枪支暴力今年已在美国造成至少11801人丧生,另有9395人受伤,造成4人以上死伤的大规模枪击事件至少130起。
4月5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市,人们在枪击事件现场悼念遇难者。萨克拉门托市3日凌晨发生一起严重枪击案,警方确认共造成6人死亡、12人受伤。新华社发
美国并非唯一允许民众持枪的国家,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指出,枪支暴力问题是“一个最美国的问题”。该报道援引一份2021年底发布的报告称,美国枪支暴力死亡率比其他发达国家都高,是加拿大的8倍,欧盟的22倍,澳大利亚的23倍。
孙成昊分析,尽管各州规定各有不同,但美国大多数地区允许在公共场合隐蔽携带枪支。这种携带方式难以被侦测管控,给枪支暴力案件埋下了隐患。
而在枪支暴力案件频发的同时,基于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声讨美国政府控枪的声音也层出不穷。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纽约地铁枪击案正是美国关于枪支暴力辩论两极分化的又一恶果。一些美国人认为美国宪法规定“携带武器”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另一些美国人批评称,上述权利威胁到美国人的另一项权利:生命权。每发生一起枪击事件似乎都在让双方的信念变得更坚定。
3月17日,执法人员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的枪击事件现场调查。新华社发
孙成昊分析,美国控枪核心的问题,在于美国政府是否愿意、能否触碰“禁枪”这一美国社会和政治利益集团的“红线”。
“每每提及控枪,美国一些政客或团体就会搬出宪法第二修正案来反对。这背后有着美国政府和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复杂纠葛。”孙成昊指出,多届美国政府只能出台管控“幽灵枪”等“边边角角”的行政令,在控枪问题上摆出“姿态”,却始终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2月26日,警方人员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发生枪击案的水烟吧开展调查。新华社发
韦宗友指出,美国枪击暴力案件频发的原因不仅包括美国的枪支泛滥问题,也包括美国族裔矛盾、贫富差距问题等社会结构性问题。疫情之下,这些社会问题日益激化,给枪支暴力案件提供了土壤。在美国政府和政治利益集团仍就持枪权利争论不休的情况下,美国的控枪政策可能“治标不治本”。
【驻京记者】泠汐
【实习生】席聪聪
【策划】李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