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我带女儿上网课

南方+

文|刘茉琳

周一早上八时,女儿穿好校服, 戴上红领巾,小腰板挺得笔直地在平板前完成了升旗仪式,广州的学生又开始了线上学习。

记得10日加班结束时,我拿出手机就吓了一跳:满屏新闻,全市核酸检测,各类教学即日起转为线上。当时急匆匆跑到菜场发现根本没东西卖了,倒是有一个“大声公”:“各位街坊唔好急,买唔到冬瓜买节瓜,买唔到节瓜等听日(明天),摆个心落肚!”好在先生在家里备好了当天饭菜,大家也相信第二天各类供应都会跟上。安顿好生活,接下来就是线上学习的问题了。家里一边是女儿上网课学习,一边是我给学生上网课工作,设备、环境、网络都得安顿好,我需要既能照顾好孩子, 又不互相干扰。疫情两年,家里常常是三个设备一起在线,也出过各种状况。最尴尬的大概是有一次我和先生的蓝牙耳机串线,结果我开麦去了工程论证现场,先生发言跑到了研究生会议,场面不要太尴尬。

虽然周一升旗很像那么回事, 可千万不要天真地以为网课的日子 就是这么美好顺利。因为小朋友的逻辑很简单:不用上学不就是放假吗?这点从每次我提醒女儿该写作业了她那疑惑的眼神就能准确判断。现代育儿对父母的要求越来越高,都说要陪伴,但大城市里双职工家庭有几个人能实现长时间陪伴? 于是又有了“高质量陪伴”一词来安慰明明没什么时间的父母们。这两年疫情原因神兽动不动就关在家里,父母被逼出了很多无奈的陪伴时间,是不是高质量不知道,但我敢肯定父母生气的频率,孩子被骂的次数持续攀升。

张爱玲写过“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我现在回头一看,十年八年真的转瞬即逝,但是对于学生大学四年可不就是一生一世的重要时光?如能选择,谁愿意在网上耗去一半美好时光呢?虽然疫情环境下老师们都成了主播熟练工。但是师在网这头,生在网那头,那头腾讯会议后台一开,同时煲剧游戏刷抖音也是挺方便的。

有时候我真希望自己像当红主播那样扯开嗓子打鸡血上课,学生们认真听课最好顺手也给个五星好评, 我更希望学生们的大学生活可以更丰富一点,在校园、在课堂、在博物馆、在城市广场,让我们多一点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一上午忙得抬不起头,女儿网课那边偶尔全班一开口简直好像放出了一窝小鸭子。中午说好了吃速冻饺子 等要放饺子下锅才发现没剩几个了,我赶紧再翻冰箱又补上几个汤圆。一碟饺子一碗汤圆上桌,女儿一点没觉得是因为她妈妈摆了乌龙,而是很惊喜地欢呼雀跃,“妈妈,又甜又咸,吃得很幸福唉!”看着她小心翼翼地啜着汤圆里的黑芝麻馅,甜得脸上开了花,我也一扫兵荒马乱下的烦躁与不安。孩子使我知道:过好每一个今天最重要,这一刻的幸福是真的。疫情下的生活放大了那些平凡的幸福,一碗白米饭一煲靓汤不就是广东人的幸福吗?梁实秋书《雅舍》,老舍写《多鼠斋杂谈》, 周作人的“半日之闲,十年尘梦”都非安稳岁月,许多发现美好的文字都出自不那么美好的环境,苦中作乐的乐总来自最简单的生活。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在花都的爸妈打来电话说超市市场应有尽有,让我放心。这边女儿也下课了,写完作业了,自己对着窗户外面吹肥皂泡,阳光下的泡泡七彩、轻盈,女儿笑得咯咯的,我想起那首歌:“有一天/开始从平淡日子感受快乐/看到了明明白白的远方/我要的幸福/我 要稳稳的幸福/能抵挡末日的残酷。” 幸福需要稳定、稳妥才能安心,而安心其实就是一种幸福。电影《阿甘正传》里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在那些平淡如水的日子里人们渴望生活像一盒不知道明天滋味的巧克力。可是今天,人们大概最需要稳稳的幸福,稳定的物价是幸福,稳定的生活是幸福,稳定的心态也是幸福,上网课的日子里,稳定的网络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编辑 刘奕伶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