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乳源:探索粤北山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振兴之路”

广东乡村
+订阅

“今年在村支部的主持下,我们与英明村、夹水村合作成立了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盘活了旧村委办公楼,改造成腐竹加工场,15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8万到10万元。” 韶关市乳源县大布镇埕头村党支部书记黄新强在一次晨学课堂活动中与大家分享村集体经济的新发展。

大布镇埕头村是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该县位于粤北山区,集革命老区、石灰岩山区、民族地区、生态发展区于一体,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长期面临着资源聚集难、拓展空间小、增收渠道窄等发展制约。

近年来,当地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力量,让山区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弱到强、从散到合的转变,为克服山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做出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一套引领山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要领”。

组织主导,外引内聚,整合发展资源

发挥组织力量整合各类发展资源,是促进山区农村集体经济不断“上台阶”的突破口。近年来,乳源瑶族自治县以“两年打基础、一年达十万、三年十万+”的“小步快跑”节奏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阶梯式发展。

“我们每年都会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目标做出部署,2020年,我们实施‘百村达十万’工程,推动全县10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接下来,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实施升级版‘百村十万+’工程,计划用三年打造出一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和‘百万元’经济强村。”该县组织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该县明确了“乡镇主导、党政齐抓共管”的组织原则,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书记工程”来抓,形成挂点包村县领导统筹、有关职能部门指导、结对单位帮扶、乡镇主抓落实、村“两委”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

在乳源县委推动下,包括洛阳镇在内的9个乡镇与县属国有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并成立了9个镇级农旅文发展有限公司。

“农旅文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为我镇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市场经营主体提供互联网销售、土地整治、业务培训、中草药种植和收购、茶叶制品生产服务,这对整合镇域经济、村集体经济发展资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洛阳镇党委书记马振球说。

支部共建,产业连片,拓宽发展空间

为拓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空间,乳源瑶族自治县尝试以党支部“共建”带动集体经济组织“共赢”,充分实现了资源整合基础上的优势互补。

“落实好‘五个一’规定动作,是我们以党建带集体经济的关键方法,我们的帮扶单位党组织要与镇驻村工作组、村级党组织共同商定一个集体经济发展三年目标方案并拿出‘一村一策’,帮扶期间要培育出一个增收项目,每季度对集体经济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一次总结,举办一次‘强村带弱村’主题党日活动,召开一次年终总结会。”该县组织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

“我们单位对口帮扶大桥镇红云村,与红云村建立了支部共建机制,双方支部通过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沟通发展需求。去年,我们共同努力引进了黄烟种植项目,红云村的黄烟种植规模达到了800亩,按照‘党支部+合作社+村民’的模式运营,烟税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左右。”该县卫生健康局一名帮扶队员说道。

除此之外,该县一些有基础的乡镇还发挥党组织和“头雁”引领集体经济发展的优势,尝试打破行政村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界限,在镇域范围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找路子。

如今大布镇逐渐形成了“一镇一产业”“多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全镇番薯种植面积逾5000亩,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投资者创办食品加工车间80余家,计划中的“乳源三宝”展销体验馆还将带动闲置集体土地资源的盘活利用,并为扩大销路市场提供帮助。

党群协力,多元参与,开辟增收来源

乳源因地制宜筛选出具有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的集体经济增收“造血”途径,开辟了有助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的渠道。近年来,该县提出了“十个一”健康产业工程,“一盒瑶山茶”“一席特色菜”以及南药(瑶药)等成为“一镇一品”和富民兴村的重要产业,也成为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的“指向标”。

东坪镇东田村党支部与外来中草药种植企业进行“党支部+合作社+药企+农户”的深度合作,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流转闲置土地260亩,并以土地入股,目前九节茶、烧仙草等中草药种植项目已经落地运行,预期每年将为东田村带来110余万元收益。

在洛阳镇深洞村,该村党总支书记带头建立了深洞村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且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中,成为带领党员群众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2021年,当地高山茶种植基地面积达1400余亩,年产值达450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60万元,带动152户农户“抱团”增收。

2021年以来,游溪镇烈村党支部对村内约100亩撂荒地垫资整治,将土地预流转到村集体上来,再与有实力的蔬菜种植大户、农业企业合作,打造出一年三产的南岭特色蔬菜“致富田”。这片百亩蔬菜田与已有的皇帝柑种植园让烈村距“百万元经济强村”目标更近一步。

山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乳源样本”再次证明,乡村振兴的关键在党。在区位条件较差、发展基础薄弱的山区农村,只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行动力,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整合资源、拓展空间、选择适宜路径的发展优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样大有可为。

编辑:欧文恒、彭晓霞

审校:胡   海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