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源市紫金县城富士康希望小学(下称“紫金富士康小学”)教学楼5楼的舞美室里,10多名花朝戏的“小戏骨”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练习花朝戏的舞姿和唱功。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训练花朝戏的舞姿和唱功。
他们当中,小的只有7岁,大的12岁。从进校园的第一天起,花朝戏就走进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这里的每名学生都会唱几首花朝戏。
花朝戏是紫金县的地方民间戏曲,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被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曹禺称为“山沟里的山茶花”。
传承非遗文化,从学生抓起,紫金富士康小学是紫金县重视非遗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缩影。
花朝戏纳入小学课堂教学
“任何一种教学改革,必须有课程的支撑,否则都是空谈。”紫金县花朝戏带头人、紫金富士康小学副校长钟丽云如是说。作为全县首个“花朝戏推广普及示范单位”,紫金富士康小学一直秉承“花朝戏从娃娃抓起”的教学理念,大力推广和传承花朝戏非遗文化,开展花朝戏进校园活动。
2018年8月,在钟丽云带领下,该校开始组建花朝戏传承、保护、研究的骨干教师团队,并在紫金县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的指导下,成功开发校本课程《花朝戏进校园手册》。2019年5月,由钟丽云主持的广东省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朝戏”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成功立项。
近年来,紫金富士康小学大力推进以戏剧为手段的课堂教学改革,在传承发展花朝戏艺术基础上,音乐课堂教学坚持以戏剧教育形式进行授课,通过课堂改革探寻落实核心素养的途径,进一步落实花朝戏戏剧认识、艺术表现、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四大核心素养。
多年来,该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组建花朝戏艺术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式,聘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花朝戏教育教学活动;以辐射带动为拓展,既带动周边学校,又辐射社区文化建设;以成果展示为助推,通过举办花朝戏艺术节、花朝戏推广月等活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自2006年挂牌“花朝戏推广普及示范单位”以来,经过16年的积极探索和创新,该校在花朝戏传承、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2018年2月,该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2022年2月,该校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传承花朝戏
民乐类花朝戏曲演奏、花朝歌舞、折子戏……紫金富士康小学每年都会举办“花朝戏艺术节”等综合性文艺活动,并组建校级代表队参加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表演和比赛,让学生在观摩与表演中更深刻地理解花朝戏艺术的表达内容与形式,进一步提升学校的花朝戏艺术活动水平,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通过多年的花朝戏艺术教育,该校不仅全面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还培养了一批教学效果突出的优秀教师。目前学校有副高级教师1名、广东省级优秀指导教师5名、紫金县级学科带头人2名。此外,该校花朝戏艺术社团参加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各种比赛取得优异成绩,荣获广东省级荣誉3项、河源市级荣誉11项、紫金县级荣誉6项。
紫金富士康小学校长钟灵表示,该校将在扎实抓好基础教学的同时,继续创新花朝戏传承模式,通过第二课堂、课后服务、送戏下乡、花朝戏竞赛等教学方式和展演活动,把花朝戏发扬光大,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花朝戏。
【全媒体记者】黄敏立
【通讯员】黄从高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