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兴城南镇:激活产业“春水”,奏响振兴“强音”

南方+ 记者

现代农业振兴,关键是土地集约化规模化使用。近年来,韶关始兴县城南镇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土地流转工作,积极与始兴县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引导农民积极流转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

党委统筹当好产业振兴“领头羊”

“如何稳定今年的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传统的种植模式,效率低,成本高,不适应高效率的大型机械使用,改变传统播种观念迫在眉睫……”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城南镇党委会议室类似的三农专题讨论多次火热上演。每次专题讨论召开前,每名党委委员、列席班子及村书记会前都要带着问题,带着充分调研后形成的发言稿入座。

城南镇作为始兴县的农业重镇,谋划好三农工作,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党委、政府每年工作谋划的头等大事。城南镇党委、政府紧扣全县3个10万亩产业发展计划,制定一系列产业规划和政策,形成一个重点产业“一个推进组、一位主抓领导,一个主抓部门、一个发展规划、一套配套政策”的产业工作推进机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到村,精准施策,全镇产业规划引领全覆盖,镇域经济建设成效凸显。

乡村兴不兴,关键看创新;乡村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城南镇大胆探索现代化农业产业新路,以“镇村党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种植户”发展思想为统领,成立土地流转工作专班,设立土地流转工作临时党支部,构建组织体系推动土地工作。依据充分调研后的数据,先后制定了《城南镇土地流转三年行动计划》《城南镇2022年土地流转工作实施方案》《城南镇土地流转奖补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举措,为城南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员担当甘做土地流转“孺子牛”

在调查土地流转过程中,城南镇发现农村土地流转普遍存在亲戚朋友流转的多,专业大户流转的少;转包、出租或代耕的多,转让的少;口头协商多,文字协议少等现象,还有些老年人,难以放弃土地所承载的情感仍在耕作,客观地认为土地流转带来的收益不大,连片流转破坏田埂,以后很难分辨自家的土地等等。

为破解难题,城南镇在镇级成立土地流转临时党支部的基础上,各村居成立了土地流转工作党员小分队,在镇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采用“党员+土地流转+农户”模式,把镇、村、组三级党性觉悟高、办事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安排到土地流转工作中,每名党员联系1-5名农户,负责做好入户宣传解释、问题收集、矛盾调处工作,在项目租地、项目服务、纠纷调处等土地流转中发挥党员帮带作用。

在土地流转中,村集体以及村小组预留的机动地率先流转;户籍在本乡镇,又在镇村工作的党员干部优先流转自家的土地;党员干部实行包户措施,鼓励亲朋好友配合土地流转。这些“从我做起”的系列举措打消了处于观望的农户的种种顾虑,让农民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党的好政策,认识土地流转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土地流转工作的活力,激发农户的流转积极性。

为持续推进土地流转,城南镇还把土地流转党员示范岗、先锋模范岗设到农民家门口,延伸到田间地头,不断拓宽“培”的方式,提高“带”的能力,完善“服务”体系,形成了人人参与土地流转的浓厚氛围,有意愿外出务工的村民主动找上门,不愿流转的村民也放心把土地交给企业。

通过土地流转,不仅释放了农村劳动力,将抛荒的耕地利用起来发展农业生产,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加速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在土地流转中获得了致富的内生动力,部分农民还实现了在家门口的农业企业就业。农户不仅可以获得地租和工资,还可以学习蔬菜种植技术,通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帮助周边的农户特别是困难户增收致富。

截止目前,全镇2.3万余名群众全面参与土地流转、农业规模化经营。全镇土地流转面积11514亩,占全镇农村家庭承包耕地面积达到60%以上。

干群同心开启产业振兴“奔腾马”

为全面提升群众对乡村振兴政策的知晓度、工作认可度,城南镇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在镇、村党组织书记带头讲土地流转政策专题党课的基础上,还充分发挥在外干部对其出生地、曾居住地情况熟悉、易融入、与群众感情基础深厚、易于沟通等优势,组织动员他们利用走亲访友等时机进行政策宣传活动,以家乡话、家常话等更便于群众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把乡村振兴政策变成了暖心的关爱,把平日里不太熟悉的干部变成了贴心的亲人,群众对产业振兴和知晓率不断提高,对土地流转的满意度取得有效提升。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城南镇充分发挥党建聚合力作用,动员各方力量,激活产业振兴“一池春水”,形成以“乡镇+企业+村居+乡贤”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全力推动土地流转工作,共同开启产业振兴“奔腾马”。辖区内党员、年长的村民代表、乡贤志愿者主动参与到土地流转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说服不理解政策的村民,共同助推产业振兴,绘就美丽乡村蓝图。

引进一家,带动一方。在推行土地流转工作中,合作社、企业是重要载体,为发挥土地流转最大效能,城南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服务作用,主动联系省农科所,成立乡村振兴博士工作站,获得科研院所和专家的支持,坚持培育本土企业和引用省内外企业齐步走,从承接企业的实力、信誉等多方面严格甄选。目前,城南镇域农业农头企成功引进落地美青、精银、溢富、古塘、九峰葡萄等十余家农业龙头企业。

十四五期间,城南镇将加大规模连片流转土地,制定和完善土地流转奖励办法,实施土地预流转模式,建成一批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做好马铃薯与番茄育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的落地投产,全力做大做强省级蔬菜产业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休闲旅游观光,全力做好县重点项目土地拆迁的保障,建设滨江新区,继续打造周前古墟景点提档升级,助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蔬菜产业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范永敬

【通讯员】骆志超

编辑 李幔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