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护工月薪3万?桂城人千万不要信|全民反诈 你我同行⑥

南海桂城
+订阅

近期防疫相关诈骗案例频发,不少不法分子蹭防疫热点实施诈骗,广大桂城街坊需擦亮双眼,注意鉴别。

找工作需交“报名费”

或正遭诈骗

日前,家住南海平洲的市民甘小姐(化名)在家浏览手机网页时,一则香港方舱医院正在招聘护工的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称“工资30000元/月,5天可发放批文”,见到待遇诱人,便在评论区写下“想去”的留言。很快,一个昵称为某某家政服务的人员主动私信甘小姐,两人随后互相添加了微信聊天。对方自称“胡老师”,并发来了一些招聘须知,称提交申请要先缴纳2000元押金,若申请不成功会原路退还。甘小姐填好“报名”申请表,但是并未转账。

次日“胡老师”又来电,咨询甘小姐是否还有申请意向,为了打消甘小姐的疑虑,还发来了在香港一起抗疫的同志的工作照。甘小姐见状便不再怀疑,通过微信转账了2000元“报名”。

随后,对方把甘小姐拉进一个名为“方舱医院”的微信群,并让她耐心等待港方的“批文”。然而所谓的“香港批文”迟迟未申请下来,甘小姐的担心焦虑也一天天增加。

4月1日,微信群里有人开始质疑招聘的真实性,甘小姐赶忙联系“胡老师”要求退款。“胡老师”称退款可以,但是要走流程等待。甘小姐等了几天,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怀疑自己遇到了骗子,于是报警求助。目前该微信群已被解散,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醒

当前正值全民抗疫的关键时期,大家在积极配合疫情防控的同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网络兼职招聘信息,不要轻易向陌生人转账汇款,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被告知接触过确诊病例

警方发布紧急预警

4月7日下午,南海的小美(化名)突然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疾病防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还说小美在上海市虹口区某医院接触过新冠肺炎病毒确诊者。一听到自己接触过确诊病例,小美顿时慌了,但转头一想,自己并没有去过上海,急忙辩解应该是搞错了吧。

就在这时,对方突然严肃起来,称小美的身份证被人冒用,有一个171开头的电话号码绑定了小美的身份证,是这个电话号码接触过确诊病例,还利用小美的身份信息实施诈骗,现在怀疑小美名下的银行卡有来历不明的资金,需要冻结资金并查明来历,要求小美配合调查,否则将面临牢狱之灾。

听到这些,小美的内心愈加慌乱。为了自证清白,小美不仅告诉对方自己名下有4张银行卡,还按照对方的要求,将银行卡里的资金全都转到其中一张银行卡上,并将自己的卡号、取款密码以及收到的验证码一一告诉了对方。

期间,对方还引导小美添加QQ好友,通过视频聊天指引小美进行操作。当小美在视频中看到对方是两名身穿“警服”的男子时,更加相信对方了。但之后由于银行卡限额的原因,小美无法继续转账,对方便让小美次日到银行将剩余资金转完后再电话联系。

挂掉电话的小美越想越不对劲,一查银行卡,发现已被对方转走9万余元,于是立即报警求助。目前,案件正在侦查中。

警方提醒

目前的疫情态势下,流调是常态化操作,市民需认清流调电话,提高警惕,不要向他人泄露验证码,不要轻易向陌生人转账汇款,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防疫反诈

桂城两手抓、两不误

近日,疫情防控进入紧张态势,为进一步切实守好群众的钱袋子,桂城派出所、平洲派出所结合辖区大规模核酸检测安保工作开展针对性反诈宣传,确保防疫反诈两手抓两不误。

一是紧盯涉疫诈骗警情,预警提醒及时发布。针对不少骗子打着流调的幌子进行诈骗的现场,派出所利用社区警官掌握的业主群、厂企群、家长群及时推送相关案例,揭秘骗局,并梳理出防范要点提醒群众注意甄别。

二是将反诈视频、音频投放至各核酸检测点,并全天候、全时段播放。负责现场安保的警辅人员还同步派发反诈宣传单,以“入耳、入眼”推动反诈知识“入心、入脑”。

三是将常见的刷单、公检法、客服退款等几种诈骗手法浓缩成反诈标语,并制作成宣传横幅,利用辖区各核酸检测点进行广泛宣传,潜移默化地提高市民的防骗意识。

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快看警方支招

热点事件的社会关注度和信任度会天然打消人的警惕性,进而为不法分子的情景催眠提供条件。怎么才能打破催眠?如果你了解防疫知识,摸清诈骗套路,一开始就容易看出破绽,骗子就无计可施。

警方提醒

接到流调电话,首先不要慌,流调员在表明身份后,不会询问财产等与疾病传播不相关的问题,各位市民要注意甄别。同时请务必积极配合提供个人近期行程轨迹,以及任何对疫情防控有用的信息。不隐瞒、不谎报,就是为社会做贡献。

来源:桂城派出所、平洲派出所、南海公安

编辑:佛山新闻网  郑晓琦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