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工资准时到账,
无疑是万千打工人最兴奋的一刻。
可某塑胶制品公司因资金链紧张,
停工多时濒临破产。
这也致使60多名职工被拖欠工资,
多次追讨无果。
他们最后如何拿回自己的工资呢?
一起来看看!
Part 01
企业停工 职工集体讨薪
2019年10月,某塑胶制品公司因资金链紧张,无法支付职工工资,逐渐停工。其职工眼见公司面临倒闭危机,担心工资无望,便多次寻求政府帮助解困。“公司拖欠工资,家里老小都等着钱用呢,我们可怎么办啊!”职工现场激动哭诉。为此,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了大量的疏解工作,并帮助引导他们劳动仲裁后向宝安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执行程序中,通过拍卖机器得到200余万执行款,但因债务人涉及到的执行案件众多,其资产已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
执行法官将上述情况依法告知申请人,并向其释明本案被执行人为公司,按照法律的规定,财产的分配按查封先后顺序进行清偿,但在破产程序中,扣除破产费用及共益债务后,第一顺位为职工债权。为了维护职工权益,在征询申请人的同意后,该执行案件被移送破产审查。
2020年10月底,宝安法院裁定受理该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并指定某律师事务所为管理人。经统计,该案有职工债权共计61笔,普通债权和破产费用共22笔,职工债权金额超过313万元。该案很快移送给专门办理执转破案件的法官姜月承办,她深知来深的打工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对被拖欠工资的职工们处境十分理解。一接手,姜法官就马不停蹄跟进,督促指导管理人进行债权审核、资产清收等相关工作。
Part 02
心细如发 觅得破产财产
经过前期执行,该案处置了某塑胶制品公司的财产,获得298万拍卖款项,可这笔钱扣除相关费用后,尚不足以清偿全部职工债权,案件一时陷入僵局。
但姜法官下定决心,深挖线索。她反复查阅与本案有关的信息,协同破产管理人仔细阅卷、调查、实地走访,发现该塑胶制品公司有2辆车停放在工业园,2辆车控制在公司股东和高管手中。破产团队马上指示管理人,要求公司相关人员配合破产清算工作,告知车辆的具体存放位置。最终在各方努力下,4辆车辆都得到了处置,取得了价款30余万元,为案件的顺利推进打开了突破口。
之后,姜法官又发现某塑胶制品公司还存在被其他法院冻结但尚未扣划的银行存款。于是立即与其他法院沟通,停止对债务人的银行账户进行扣划。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姜法官和破产管理人通力合作下,共计120余万元被追回,为职工债权全部清偿打下了坚实基础的同时,也为普通债权人获得部分清偿带来了希望。
Part 03
紧锣密鼓 节前冲刺清偿
临近2022年春节,该案破产程序进入尾声。为了让职工债权人有钱回家过年,姜法官及管理人怀着“慢不得”和“等不了”的急切心情和时间赛跑,姜法官及时作出裁定对破产财产分配方案予以认可,管理人接收指令后积极联系所有债权人核实收款账号等相关信息。在一番努力之下,61笔职工债权终于在春节前全部得到清偿,而职工债权人除工资外,还顺利拿到了伤残赔偿金、经济补偿金等职工债权款项。
“本以为公司倒闭还不了钱,工资没希望,辛辛苦苦干的活儿都白费了。真没想到还能都要回来,法官真是太厉害了,我太高兴了!感谢宝安法院!”“这可是我们的血汗钱啊,终于一分不少地拿到手了,感谢法官辛苦付出,为我们着想,总算能过个好年了。”领到钱后,职工笑逐颜开,对办案人员的尽职尽责不断道谢。至此,这场追讨工资的马拉松也得以落下帷幕。
Part 04
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助力“六稳”“六保”
在企业破产中优先保障职工权益,一直是破产法律制度的重要价值取向,也是政府和社会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基本原则。宝安法院自2018年开始审理执转破案件,充分发挥破产审判职能,积极探索和尝试审理破产案件的新方法,努力推动府院联动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夯实职工债权的保护机制,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用实际行动助力“六稳”“六保”。2021年,宝安法院共计审结破产案件22件,清偿职工债权610余万元,涉及职工债权人550余人,3个破产案件的职工债权清偿率达到100%,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企业职工的胜诉权益,保障民生的同时也化解了潜在的社会矛盾。
在今后的破产审判工作中,宝安法院将继续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为优化全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