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古温泉|山海电白 好心之城②

南方+

热水温泉是电白旧八景之一,明朝嘉靖年间官方开发的岭南首个古温泉景点,今已易名为“御水古温泉度假区”,是一个国家4A级温泉古文化主题景区。热水温泉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清道光五年《电白县志》卷一·沿革载:“秦(县境属)南海郡西境。”《广东省志》(康熙)及《岭南杂记》载:秦始皇曾于热水山下置温水郡,后废。

中山大学教授黎国器对上述史载作了如下论证:“中国历代的史学者都认为,秦始皇在南海北岸地区(岭南)建立了三个郡,即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但我却认为秦始皇在岭南地区(南海北岸地区)建立了四个郡,即增加了电白境内的温水郡。”他的依据是,据商务印书馆出版、王云五主编的《丛书集成》初编之《岭南杂记》吴震方著、1937年6月初版中,他看到这样一段文字记载:“电白县西三十里,有热水山,秦始皇置为温水郡,今废。山下有温泉涌出如沸鼎。”黎国器认为,如果这记载符合历史事实,秦始皇有可能在电白县西30里处置“温水郡”。

如此说来,热水温泉的历史不仅是一处明代官方设为旅游胜地的古温泉。2000多年前的秦朝,“热水山”一带已是“温水郡”古郡址。这个新的观点,大大提升了热水温泉的历史地位,把热水温泉的历史推至2000多年前的秦朝,以热水温泉命名的“温水郡”,2000多年前已载入史籍。

480多年前,江西南昌人涂相,明朝进士,明世宗朝任监察御史,嘉靖五年(1526年)巡抚广东;嘉靖十七年(1538年)任佥事。嘉靖己亥年夏天,时任朝官的涂相,出巡广东,来到热水温泉,写下名篇《温泉亭记》。

涂相笔下“温泉亭记”,对周遭环境记录极其详尽生动。按涂相所述,当时热水泉眼有多处,从热水山下迸涌而出,水温热度不可探。涂相想,若在温泉之上筑亭,对山而饮,就泉烹食,连柴火都省了,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其时热水温泉已弃为荒野,寂无人烟,几间破茅屋散落在田垌之上,一派荒芜。眼看大好的温泉,让它白白流走,多么令人惋惜!

涂相与同来览胜的几位地方官员商议,用他们自己的俸金(官薪)来筹建一座亭子,让来览胜的人有个落脚处,岂不是件善事乐事。议题得到诸位共识,并争着资助石木建造“温泉亭”。

他们都是异地任职来自外省的官员,也没像现时官场的诸多条规,无须立项申请专款,反正建亭造景的钱是他们自己掏腰包,不花公家一分一厘。三五同僚,出谋献策,出资出力,便把建亭的事敲定下来了。

虽身为官员,他们却是地地道道的文人骚客,山水情怀,寓于自然,加上他们阅历丰富,这处弃荒的泉脉,也依照他们的思路,造亭、凿池、引溪,还原了明代文人骚客寻山问水、返归自然的精神家园。

亭修成后,涂相要为后人留下个记忆,给“君子共会此意”促成这件事情留下纪念,便写下了《温泉亭记》。

400余年风风雨雨,亭早已不存,不足400字的《温泉亭记》,却在故纸上留下来了,涂相这个名字留下来了,与他共谋此事的几位同僚的背影也留下来了。

20世纪80年代初,与几位“文青”初访热水温泉,从故里小城骑单车出发,赶了30余里路程,到热水山下已是日影西斜。时值早稻熟黄,骑车经过田埂时,两边田野黄灿灿一片。

在一农户院墙边停下单车,步行入温泉区,一路草地泥泞,时见蟛蜞、青蛙、水蛇出没。眼前的几处温泉冒着袅袅水汽,远远闻到硫磺味。泉区一片败落,内有建筑遗址,断壁残墙、月门、老庙堂,加上一地斜阳夕照,一种岁月的苍凉感袭来。

此行留下印象并不深,毕竟是二三十年前一次匆匆过往。唯独记住热水古道旁的“温泉”摩崖石刻,和一块刻有诗文的残碑。

后从县志得知:“温泉”摩崖石刻,位于热水古道旁,石高2米,阔4米,“温泉”二字每个大1.2×1.06(米)。石右下方还有纪游文字数十字。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三月,广西桐城(即安徽桐城派系代表人物)朱弦题石。

想起老家神电卫古城北庄山溪流边,也有朱弦题的“涤尘”摩崖石刻,年号同是清道光十二年三月。他的两处题石,都处于显眼位置,字也是好字,颜筋柳骨,雍容刚劲,让人过目不忘。

前些年去了一趟热水温泉(其时已更名为“御水古温泉度假区”),见“温泉”摩崖石刻旁有块小牌说明:道光壬辰春三月,北平王霖邀余与诸宾游于温泉之上,醉饮风浴,歌咏而归。道左有巨石,属余书温泉二字,以志其地。与斯游者,江鲎李崇仁,江西喻荣生,清泉崔元英,西蜀何钟瑾,门人逐鹿王正先,凡七人。鸠斯工者山阴刘家瑜、邑人邵魁廷。

好在朱弦还留下这段有迹可考的文字,当时同游热水温泉的七位,有来自京城的王霖、福建的李崇仁、江西的喻荣生、江苏山阴的刘家瑜、四川成都的何钟瑾、中原河南的王正先、广西的朱弦,另两位是本地的邵魁廷和崔元英。

时值阳春三月,岭上繁花争妍,树木蓊郁,七位同好相约于热水温泉,也许就在明朝涂相们所建的“温泉亭”遗址上,“醉饮风浴”“歌咏而归”,留下一处墨迹和佳话。

热水温泉有多处摩崖石刻、碑刻,和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从县志里可查的,就有摩崖石刻“温泉”“山水可人”“浴沂石”“觉路便民”,碑刻“热水池”“省旋浴热水感怀”“温泉记”等,以及诗文一批。

据热水景区提供资料,今存景区内碑文有六处,其余藏于当地政府和文博馆。所幸的是,景区里的摩崖石刻、碑刻,都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并采取保护措施

从热水山脚往上仰望,海拔400余米悬崖边,可见巨石刻有“山水可人”四字,气势迫人,每字2.64米,楷体阴刻,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孟夏,燕京状元、总兵霍维鼐题书。

霍维鼐是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科武进士第一人,也是顺治临政的最后一个武状元。霍维鼐官至总兵,在清朝也算得上是很大的官员,正二品。整个大清国,疆土辽阔,像霍维鼐这样的总兵并不多,统领着六十多万常备军。

景区内有处置于平地的石刻,上有“浴沂石”三字,每字大70厘米,楷体阴刻。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秋,谪史程文德书,神电卫指挥董廷玉刻。

这处石刻的主人程文德大有来历,他是明浙江永康独松人,字舜敷,号松溪。少时立志于学,初受业章懋,后赴余姚师事王守仁(王阳明),得“良知良能”学说要旨。明嘉靖八年(1529)以一甲二名榜眼进士及第,授翰林编修。

程文德不仅是明代思想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的学生,还在翰林院从事过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文职。后因受到弹劾吏部尚书汪鋐疏株连,被贬到信宜当典史,相当于今县志办公职人员。

刻“浴沂石”三字的人,则是明朝镇守神电卫(今电城镇)指挥董廷玉。据县志载,这块摩崖石刻,原来在热水温泉水田边,现已被四周水泥卵石围起来,作为游客观光点。

“热水池”碑刻,是最值得提及的一处遗存,全诗刻石两块,按县志说,此碑刻原来安置在温泉寺内,今存一块。从景区人员提供的抄本,也没提到过它,恐怕与温泉寺的落寂一同被岁月风沙而湮没掉了。如是这样,实在是一大遗憾。

此碑诗书均出自清初翁方钢之手,碑石长56厘米、宽34厘米、厚9厘米。翁方钢(1733-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官至内阁学士。精金石考证,善鉴定碑帖。书法初学颜真卿,后学欧阳询,隶书取法《史晨》《韩仁》诸碑,为清代“翁刘梁王”四大书法家之一。

翁方钢更了得的一面,他官至内阁学士,是皇帝身边顾问,高级智囊团之一,有着很高的政治地位,类似明朝大臣张居正,没有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权,皇帝有时都谦让三分。

王概是晋朝大书家王羲之后人,学识渊博,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考中进士,官至兵备道,也就是集军事、监察大权于一身的地方官员。时任广东高廉兵备道的王概,有游山玩水雅兴,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孟夏,王概曾到热水温泉游览,并写下600余字《温泉记》刻于碑石,记述电白热水温泉在乾隆年间的概貌,赞誉“斯泉之胜将与骊山汝上擅名于天下”。

这块碑刻的字,也是出自王概的手迹。据县志载,碑石长1.5米,宽80厘米,厚15厘米。碑头“温泉记”三字为篆体,内文为楷书阴刻,今碑藏麻岗镇政府。令我深感欣慰的是,在景区居然还能看到王概《温泉记》全文,真是苍天有眼,岁月留情。

王概身出名门望族,其祖父王钺是顺治年间进士,清朝文学家、理学家、诗人;父亲王沛憻,赐进士出身,官至都察院都御史;叔父王沛恂是康熙年间的进士,后官至兵部职方司主事。王概与刘墉(刘罗锅)不仅才学相当,他们同是山东诸城人,王概与刘罗锅还是亲家。

温泉景区内“振衣亭”已毁,遗址尚存。雍正年间任高州知府张兆凤组织的一次郊游,重访热水温泉故地。其时恰好是张兆凤与几位同僚捐款在“温泉亭”遗址重修“振衣亭”落成之日,他们前来志庆,畅饮开怀间,还赋诗酬唱。先由张兆凤有感而发写了首《省旋浴热水感怀》——

不耐炎威粤海滨,偏从热水浴精神。

摩挲铁骨难谐俗,滌溋冰心自可人。

大造无私弘化育,灵源有脚发阳春。

平生足迹半天下,老我风尘岂问津?

诗兴未尽,他又用前韵写下七言《再经热水憩新建振衣亭》——

孤亭兀峙电之滨,自喜溪山得远神。

揽辔澄清堪濯足,解衣磅礴更怡人。

和风吹散炎凉气,热水挽回浩荡春。

五载勾留惟在此,何求绿野与平津。

后面便有了徐闻县令陆绎、茂名县令虞金铭、电白县令龚崧林,以及同僚孔传祖、顾之珽、顾彞等诗人的步原韵之作。虽是即兴唱和,但也佳句迭出:

天都云海遥通脉,沂水风光总是春。

沐浴恩波沾化泽,振衣亭上语津津。

五马闲嘶曲涧滨,一泓清澈醒诗神。

开襟高缎珊瑚管,沐发频留台阁人。

流从炎海全无暑,浴比华池别有春。

况是楼台明月好,秋深光已映前津。

吟啸岩崖留渌水,吹嘘花木遍青春。

振衣亭畔琤琮处,五马膏流万顷津。

空翠重重凝晓露,余波滟滟沐长春。

端州遥溯高凉路,拟向棠阴数问津。

这场笔会雅集,是在雍正十年(1732年)冬季,距今也有290年了,读着这些诗文,满脑子都是挥之不去的历史背影。


(作者张慧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茂名市作家协会主席。)





编辑 吴思旻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