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法庭践行善意文明执行,促成小店欠薪分期偿还

南方+ 记者

近日,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长安法庭在处理一家小餐饮店的欠薪执行案中,考虑到店方和工人的实际难处,促使双方达成了分期付款的执行和解协议,取得了皆大欢喜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欠薪16万元

小店老板一次付清有困难

东莞市长安镇一家餐饮店欠下陈某等四名工人工资。经过劳动仲裁、法院一审和二审,法院生效判决判令该餐饮店和店老板方某需支付陈某等四名工人工资共16万多元。

2022年2月,陈某等四名工人陆续向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长安法庭执行干警接到案件后,经调查发现,方某春节回广西老家后一直没有返回东莞。法院冻结了方某的银行账户,但账上只有4万多元,远不能清偿全部债务。方某在广西老家有一套商品房,执行干警遂委托当地法院予以查封。

鉴于双方当事人打官司耗时较久,矛盾较大,部分工人已离开东莞去外地工作,而东莞疫情当时并未稳定,当事人前来法庭协商难度较大。经了解,该餐饮店属于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后经营一直不甚如意,而方某母亲刚于1月份因病住院做手术,方某虽愿意清偿欠款,但确实经济能力有限,无法一次性履行完毕。

法院组织调解

促成分期履行协议

了解情况后,执行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建立微信群,进行网上调解。方某讲述了其母亲生病住院的难处,提出分期履行的想法。

2022年2月25日,在执行法官主持下,经多次协商,其中两名工人同意执行和解分期履行。方某于3月20日依约履行完毕。

考虑到该餐饮店经营场所财产价值不大,即使查封变现也需较长时间,而一旦查封,该店很难继续经营,其他在职店员也将面临失业。而且,方某的房产远在广西,如强制腾空评估拍卖,时间成本和履行成本对双方当事人来说都是“双输”。

鉴于双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以及方某确有履行的诚意,执行法官再次组织其他两名工人与方某协商。

2022年3月22日,在执行法官的努力下,方某与其他两名工人也达成了分两期付款的执行和解协议。目前,第一期执行款已履行完毕,第二期执行款将于2022年4月25日前履行完毕。

法官说法

践行文明善意执行理念

促成双方当事人共赢

本案为疫情期间的涉民生执行案件。申请执行人为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需得到及时有力保护,而被执行人为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履行能力不足。因此,法院既要依法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及时执行到位,又要合理关切被执行人因疫情面临的实际困难,这就需要找准双方利益平衡点,讲究执行策略和方法。如果盲目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容易引发连锁反应,也不利于申请执行人的权益保护。

本案执行过程中,法院通过灵活运用执行措施,鼓励和引导当事人协商,制定可行的分期履行计划,监督被执行人履行过程,最终达成和解方案并依约履行,既彰显了司法权威,也体现了司法温度,促进了辖区社会治理和谐。

【记者】于羽佳

【通讯员】黄彩华 江建华

编辑 冯文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