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码”当先
先扫码再进场
扫一扫门前的“场所码”,亮码、测体温后再进商场……如今,市民乘坐公交、逛商场、到市民服务中心办事、进企业商谈、进火车站乘车、到药店买药,都会自觉先扫一扫“场所码”。
惠州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粤康码公共场所码“一码通行”获得各界支持。目前,我市多数公共场所已建立“场所码”,实现“一所一码”,先扫码再进场成为市民“必备动作”。
应建尽建、应扫尽扫
市民乘坐公交先扫“场所码”。
“请乘客配合,先扫‘场所码’、测量体温。”在公交车站,市民张梁上车前已经习惯先扫“场所码”,公交车广播不时提醒乘客使用“场所码”。
根据省疫情防控办有关工作要求,为做好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推动实现科学精准防疫,3月下旬起,惠州在全市范围内迅速推行粤康码公共场所码“一码通行”。
“人员流动的公共场所、区域,尤其是封闭和密闭场所,都应该注册‘场所码’,做到‘应建尽建’,出入者‘应扫尽扫’。”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市各大公共场所迅速注册、建立“场所码”,在显眼位置张贴,值班、司乘、安保人员及时提醒进入市民先扫码、测温。在港惠购物中心门前,进出口严格划分,商场“场所码”就立在入口明显位置,值班的安保人员手里还拿着商场“场所码”方便市民扫码。安保人员何先生说:“我们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对每一个进来的人都要求戴口罩、先扫‘场所码’,亮码、测温后再进商场。”
戴口罩、扫一扫成习惯
市民进入商场前先扫“场所码”。
4月9日,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业务的何素芳,还没进门就拿出手机先扫“场所码”,在入口处面向摄像头,不用摘口罩,“滴”的一声,2秒便同步完成审核和测温,闸口一开,顺利进入。“到公共场所,都会记得先扫‘场所码’。”
4月10日,到惠州华贸天地吃饭的李伟杰扫了两次“场所码”,一次是在商场大门口,一次是在五楼餐厅门前。“每次我都会主动扫‘场所码’,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能为身边人提供一份安心和保障。”李伟杰说,出门戴口罩、扫“场所码”已成为一种习惯。
据悉,对使用入境人员粤康码(GHC)的外籍人员、港澳台人员,以及未持智能手机或操作智能手机不便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公共场所检测员可以扫一扫其本人或同行人出示的粤康码,或者随身携带的纸质粤康码。
1
为何要建要扫“场所码”
“场所码”是“粤康码”系统为公共场所生成的一个专有二维码,市民只需微信扫一扫,系统后台将自动核验扫码人的健康信息,并对场所名称、位置等进行自动化登记。
公共场所建立“场所码”,是落实最小单元防疫管控措施,有利于建立起广泛的场所码管控体系。市民进入公共场所先扫“场所码”,确保一旦发生疫情,各级各部门能快速反应、精准流调,实现数字防疫“码”上见效。
2
哪些公共场所需要扫码
(1)公共服务机构: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医疗卫生机构、教育机构、养老院、劳务市场等。
(2)经营性机构:包括金融机构、运营商营业网点、农贸市场、商超、工贸企业、药店、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美容美发、旅游景区、托管培训等。
(3)公共交通工具和站场:包括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机场、火车站、港口、码头、汽车站等。
(4)其他公共场所:包括居民小区、建筑工地、写字楼、公园、宗教场所、展览馆等。
3
市民如何扫“场所码”进场
市民完成测温后,体温正常者可用微信“扫一扫”直接扫描“场所码”,可一键调出“粤康码”页面,完成扫码打卡,点击下方“行程卡”可查询14天内行程。
对使用入境人员粤康码(GHC)的外籍人员、港澳台人员,以及未持智能手机或操作智能手机不便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场所检测员可扫描其本人或同行人出示的粤康码,或随身携带的纸质粤康码,来进行健康码核验。
4
公共场所管理员如何建“场所码”
(1)创建公共场所:公共场所管理员扫描小程序码,进入公共场所管理员端(请注意不要与组织机构管理员端混淆),填写所在区域、详细地址、场所类型、场所名称,确认后即可创建成功(一个场所只能绑定一个管理员,一个管理员也只能创建一个场所,管理员可同时绑定成为检测员)。
(2)生成场所申报码:管理员完成公共场所创建后,进入“我的场所”页面,可通过“复制号码”分享“场所申报码”给该场所的各公共场所检测员。
(3)查看数据统计:公共场所管理员进入“我的场所”页面,点击“数据统计”,即可查看数据。
(4)成员管理:公共场所管理员进入“成员管理”页面,可进行更换管理员、解绑检测员操作。
5
公共场所检测员如何使用“场所码”
(1)绑定公共场所:检测员扫描小程序码,通过输入公共场所管理员提供的“场所申报码”绑定场所(一个场所可以绑定多个检测员,一个检测员可以绑定多个场所)。
(2)管理我的场所:进入“我的场所”页面,可选择场所进入检测页面。点击“管理”进入场所管理页,支持新增绑定公共场所、解除绑定公共场所。
(3)体温检测与登记:点击“扫描粤康码”扫描群众粤康码,会自动录入其脱敏的“姓名”和“手机号码”,点击“查看健康信息”可查看其最近一次个人健康申报记录。根据实际测量的体温结果,选择对应的体温区间(正常、发热)并提交,将自动返回上一页,以便检测员继续为其他受检群众检测与登记。
“体温正常快速打卡”功能:在群众被检测体温正常时,检测员无需扫码登记,可引导其用微信扫描快速打卡小程序码,即可快速打卡,默认体温正常。
(4)查看数据:公共场所检测员进入“体温检测”页面,点击“数据统计”即可查看检测数据。
惠声惠语
用好“场所码” 织密防疫网
近日来,提醒客人进门扫“场所码”成了我市公共场所工作人员的常规工作之一,拿出“场所码”让顾客扫码登记,确认登记成功后才进入下一服务环节。有的消费场所门面不大,设施也略显简陋,但经营者把扫码登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这种风险防范意识和负责精神值得点赞。
上月,惠州全市范围内全面迅速推行粤康码公共场所码“一码通行”,为更精准地进行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持。
“场所码”能自动核验扫码人的健康信息,并对场所名称、位置等进行自动化登记,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力推广应用“场所码”是密织疫情防控网的具体措施之一,可赋能防疫精准溯源,最大限度降低排查成本,有效缩小黄码赋码人群覆盖面,减少对群众日常出行的影响。近期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家卫健委明确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有助于快速反应、精准流调的“场所码”意义更显重要,应大力推广应用,让疫情防控工作更加高效、精准,让疫情防控网更密更牢固。
公共场所要压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扎实做好流动人员信息登记,让“场所码”溯源排查、监测人流量等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市民群众出入公共场所应主动扫码配合查验,进一步增强我市疫情防控合力。(凌保康)
来源:惠州日报
文图:惠州日报记者李向英 通讯员张金金、黄文娜
责编:纪咏宁 二审:陈晓芳 三审:王琰
由惠州文明网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