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创建成果惠及百姓,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南方日报

本文收录于#文明·跃专题#

肇庆市民在星湖紫荆花带散步。梁亮 摄

肇庆市民在星湖紫荆花带散步。梁亮 摄

肇庆邻里情志愿服务队开展“洁我家庭 共创文明”志愿服务。肇庆市文明办供图

肇庆邻里情志愿服务队开展“洁我家庭 共创文明”志愿服务。肇庆市文明办供图

肇庆市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肇庆市文明办供图

肇庆市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肇庆市文明办供图

现在的肇庆,步行3分钟可到市场、5分钟可到医院、10分钟能到文化活动中心,“15分钟生活圈”逐步完善;这里已有近5000支志愿服务队、75万名志愿者,“志愿红”延伸至城市各个角落;很多老旧小区已经焕然一新,休闲公园建到家门口,礼让行人成为风尚,邻里互助蔚然成风。

肇庆自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始终坚持惠民创建、精准创建、常态创建,形成了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全域创建的生动局面,让文明之花在肇庆绽放,让文明之果惠及千家万户。今年3月29日,中央文明办通报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肇庆在114个地级全国文明城市中排第10名、省内地级市第1名,获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

强化顶层设计

擦亮文明底色

文明创建不是一阵风,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改变。肇庆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在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上下功夫。

肇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经验之一就是做好“顶层设计”,实行“项目化”“清单化”工作制。明确目标方向、工作内容和标准要求,建立任务分工机制、目标考核机制、动态管理机制、督导考评机制等完善的工作机制,形成责任分解、检查考核、督促整改的制度闭环,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地落实。

近年来,肇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构建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将常态化文明创建列入全市九大重点行动之一,出台《肇庆市关于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的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明确“巩固—优化—提升”三步走战略,包括常态化文明创建机制建设、城市管理问题综合处理提升、城市管理短板弱项提升、城市环境秩序管理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全域创建提升等六大行动,具体18项工作任务。

在机制创新方面,肇庆市建立市常态化文明创建联席会议制度和市、区文明办主任“一周一研判”会商制度,定期听取各区、各单位创建情况,分析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巡查督导机制,每周对城区实地工作创建情况进行抽查,定期开展“回头看”;坚持网报材料收集审核“月结月清”制度,强化群众活动“五个必须”要求;建立“达标制+排名制”“日常考+专项考”考评模式,考评情况纳入年底绩效考核重要依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平面立体相结合、活动报道相结合等方式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宣传。

筑魂育人,离不开榜样的引领。近年来,肇庆大力推进实施《肇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广泛选树一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讲述榜样故事、宣传先进事迹中,厚植道德沃土、构筑文明高地。

聚焦群众所需

坚持惠民利民

不为“夺牌”而“夺牌”,创建成色在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巩固拓展提升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全面展现文明城市的新品质、新面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肇庆市主要负责人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深入推进民生实事,坚持“面子”与“里子”相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管理相同步,努力把肇庆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城市整洁、秩序优良的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

走进端州区城西街道城中社区,院前姹紫嫣红,邻里悠然自得,老旧小区蜕变成幸福小区。“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了。”这是城中社区居民的心声,是肇庆人民的切身感受。

如今,肇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便民设施配套、综合服务水平日渐提升:724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近600条背街小巷实现华丽蝶变,不少曾经脏乱差的市场整治后也获得市民盛赞:“像逛超市一样舒心!”

一组数据看成效:2021年,肇庆在持续巩固提升城区576个老旧小区、593条背街小巷整治成果基础上,完成提升老旧小区148个,新建无障碍停车位89个,主次干道、商业大街改造人行道降坡126处,电动自行车上牌率超80%,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镇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整治,评出文明星级农贸市场27个……

硬件设施日益完善,管理服务亦在提档升级。肇庆以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为基础,整合数据资源、扩大监控覆盖面,以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发现问题,以“12345”平台“交办问题”,各区、各责任单位解决问题。

此外,肇庆持续探索文明创建中建立的1名社区干部+1名公安民警+1名城管执法人员+1名市场监管人员+1名环卫工人的“5个1”社区网格管理新模式,发挥“5个1”网格政策宣传、民情收集、卫生保洁、设施维护、秩序管理、为民服务的各项职能,做到网格问题随时有人管、随时有人发现、随时有人上报、随时有人处理、随时有人协调跟进的“5个随时”,为加快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推进社区日常事务落实落细落地提供坚实保障。

近年来,县域文明城市创建得到纵深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德庆县持续实施“创文微实事”180多件,着力改善城乡环境,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在省内县级文明城市排名并列第1;同是全国文明城市的四会市安排专项工作经费800多万元,通过优化网格化管理、持续完善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市容市貌和城市秩序、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各项措施,推进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

注重以文化人

凝聚家园意识

端州区城东街道和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传来铿锵有力的朗读声,市民群众齐聚一堂,肇庆市文联“红色文艺轻骑兵”——“小肇老师”文艺宣讲团用“文艺+宣讲”的模式为大家上课。“这个党史学习教育日不仅充实,还很有‘文艺范’!”居民邓大爷带着孙女参与活动,获益良多。

一直以来,肇庆市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模式,灵活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把文化大餐、精神大餐送到百姓身边,切实提高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归属感、获得感。

当前,肇庆出台《肇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指引》,明确阵地规范化建设和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据悉,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662个,打造示范所(站)224个。

此外,肇庆实施“新时代宣讲师”计划以来,组建156人的“百姓宣讲队”,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市共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等文明实践活动16639场次,惠及群众30多万人。

通过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强化文明实践阵地和队伍建设,更多肇庆市民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营造积极向上、崇德向善的志愿文化,利用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城市治理,全市上下凝聚起浓厚家园意识。

在肇庆街头巷尾,到处都能看到志愿者身影:疫苗接种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引导群众填写信息,关爱未成年人服务队定期走进校园开展心理沙盘辅导,春运暖流行动服务队连续19年为返乡务工人员提供暖心服务,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为了向市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志愿服务,肇庆围绕文明交通劝导、为老服务、生态环保、文明旅游、健康知识普及等多个领域,打造建设了24支特色化的市级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同时,全市8个县(市、区)均成立了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并成立329支县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总人数约9400人,提供了4200多场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等常态化“8+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数说文明

●2021年全市共开展群众性活动1700多场次,市属媒体常态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宣传教育;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3个实践中心、28个实践所、476个实践站全部实现达标建设,五大平台功能齐全并常态化开展五类活动。

●2021年新增148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全部完成;“三线”和建筑外立面整治持续开展;新建无障碍停车位89个;主次干道、商业大街改造人行道降坡126处;电动自行车上牌率超80%;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镇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整治。

●肇庆打造建设24支特色化市级专业志愿服务队伍,329支县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总人数约9400人,2021年开展实践志愿服务4248场次。全市注册志愿者近75万人,占总人口的17%,各类志愿服务团队近5000支,贡献超过5500万个“志愿时”。

凡人善举

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叶海兰: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阿姨请开门,我们来给您做核酸检测了。”日前,高要区金利镇出现新冠肺炎疫情,高要区人民医院护士叶海兰毫不犹豫奔赴防疫一线,逐家逐户上门开展采样工作。

这是她第二次出征“战疫”。两年前,在湖北疫情防控最严峻的阶段,叶海兰以个体医护志愿者的身份,孤身一人从肇庆出发赶赴湖北武汉,怀着奔流的热血和抗击疫情的坚定信念,完成了这趟特殊的远征,成为最特别的“逆行军”。

一个人的“抗疫远征”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这是叶海兰学医时立下的誓言。

2020年2月15日,叶海兰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则由武汉市武昌区委组织部委托苏州一家公司发起的“慈善中医之家”志愿组织“召集令”,招募具有医疗资质的医生和护理人员组成医疗队,进驻武汉市第七医院特设病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跟随自己心愿,在克服对两个小孩的牵挂、做通家人思想工作后,叶海兰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3天后,叶海兰背着双肩包踏上了去武汉的列车。这个广东女孩自己也没想到,30年来的首次出省之行就是深入疫区核心。到达武汉后,叶海兰被分配到武汉市第七医院六病区,主要的工作是护理照顾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

当时,该病区收治第一批共36名新冠肺炎患者,前期由于人员不足,病区加上她共3名护士,每人需要连续工作12小时。

高强度工作状态,再加上水土不服,第二天一早起床,叶海兰就发现自己开始干咳、呼吸困难、手脚出冷汗。对症吃了几天中药后,她又迅速调整状态投入战斗。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一批批患者陆续出院。她所隶属的“新瑞慈善中药之家”志愿者团队,累计为68名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诊疗服务,67人治愈出院,治愈率达到95.6%。

守护家园再出征

从武汉回来后,叶海兰获评“中国好人”“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肇庆市道德模范”等称号。叶海兰说:“武汉的志愿者经历,我会永远珍藏心中,成为我以后进一步做好志愿服务的动力。”

2022年3月27日,肇庆市高要区金利镇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例,一场疫情防控歼灭战迅速打响。作为该区人民医院的护士叶海兰义不容辞前往疫区,与病毒赛跑、为群众服务,守护美丽家园。

7时,叶海兰简单用餐后,就开始一天“扫楼”“扫街”“扫户”工作。只见她左腰别着装有采样棉签、手套、标本袋的自制医疗箱,右腰带着装有采样医疗垃圾的小袋子,为封控区中的市民提供上门采样的服务。

每一天,叶海兰和同事都要完成该片区近7000人次的采样工作,早出晚归少休息已是常态。

高要疫情防控逐步向好,4月11日零时起,肇庆市全域均为低风险地区。“我不会去想病毒有多危险,只知道人民需要医护人员、需要志愿者。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叶海兰再次顺利完成任务,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志愿服务之路永不停歇。

如今,叶海兰成为了高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姓宣讲队”成员。日前,叶海兰在高要区第四小学以“彰显榜样力量·弘扬时代精神”为主题开讲道德模范基层宣讲课题。她以自身援助湖北抗疫经历为例,向在场师生传递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德精神,引导广大师生不要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树立正确的三观,传递文明向上、积极奋进的精神力量,并号召大家加入志愿者的行列服务社会。

文明微光

汇聚多方合力开设“爱心银行”

肇庆星湖社区打通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组建17个社会组织,22支志愿服务队参与共治、解决社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76个、服务群众15620人次……作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和肇庆市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试点之一,端州区城东街道星湖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打通社会治理“神经末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构建“一委两会五主体八关爱”社会治理格局

每天傍晚,印象汇购物广场后新建的公共健身区热闹非凡,星湖社区居民都爱到此锻炼、跳广场舞。

这里曾是商圈与小区的“接合部”,在星湖社区的牵线下,商场企业、社区、相关部门积极联动,加装体育设施,把闲置空地打造成公共健身区,惠及周边居民。

“这是星湖社区构建‘一委两会五主体八关爱’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多方共赢、群众获益的典型项目。”星湖社区党委副书记、公共服务中心站站长江斐然介绍,该社区位于中心城区,辖区面积约9.8平方公里,有着28个居民小区,其中一半是无物业小区,常住人口近2.3万人。

治理“新老融合”的大型社区,形成合力是关键。2020年,星湖社区利用社区毗邻景区和商圈、覆盖面广的特点,串联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以党建引领,“一委两会五主体八关爱”的社会治理格局。

作为发起者,社区党委发挥核心作用,组建了星湖党员联合会和星湖志愿者协会凝聚志愿力量,辖内城中村、商圈、派出所等单位承担主体责任,号召全民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并对社会特殊群体提供关爱服务。

暖心服务延伸至社区每个角落

“星湖暖”志愿者协会义剪服务队到小区为老人免费理发,“平安社区志愿者”在巡逻中帮助走失的小男孩找回父母,“星湖红”关爱未成年人服务队定期开展心理沙盘辅导……星湖社区暖心服务的触角延伸至社区每个角落。

近年来,星湖社区以社会组织联合会为枢纽,发挥培育孵化、联系服务、资源支撑、沟通反映和人才聚集的功能,成立了17个社会组织,组建起“邻里情”“爱心父母”等22支志愿服务队,建立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实行“每月例会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退休职工麦志彬是服务队里志愿者,也是大家口中的“知心老大哥”。出钱出力修葺绿化、协助化解邻里夫妻矛盾、帮助街坊接送小孩……事无大小,只要是社区的事他都乐意去干。“在志愿服务队,我可以继续发挥余热,回馈社会,感觉越活越年轻。”麦志彬笑着说。

截至目前,星湖社区由社区党委牵头议事协商,解决社区居民“急难愁盼”事项76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79场次,参加志愿者4900多人次,服务群众15620人次,打造了“父母亲职、融爱同行”关爱儿童成长课程、周末星课堂、“小小导赏员”培育计划、垃圾分类、科普观星等星湖暖志愿服务品牌。

“爱心银行”汇聚志愿力量

“没有智能手机不要紧,我帮您处理。”在星湖社区老年人疫苗接种点,高女士耐心地指引每一位老人。工作结束后,高女士拿出手机,登录“爱心银行”小程序,利用“爱心积分”为孩子预约社区儿童科普课程。

不存钱只存爱心,没有利息只有积分,“爱心银行”是星湖社区推出的创新举措。企业法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可通过“爱心银行”捐赠物资、志愿服务时间、专业技术服务,获得兑换对等服务、兑换实物、获得相关荣誉奖励等。据介绍,目前小程序注册志愿者近2000人。

去年11月注册“爱心银行”的高女士,现在是越做越起劲,每周都会参加3、4次社区志愿服务。“既能帮到他人,自己也有所获,何乐而不为。”高女士告诉记者,在她的带动下,亲朋好友都纷纷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

江斐然表示,“爱心银行”将志愿者的爱心行为量化为“爱心积分”,以“爱心存折”的形式记录并提存,形成社区你帮我、我帮你、人人公益的完整互助链条,提高了居民志愿服务的参与度。

【原标题】

将解决群众急需盼作为常态化文明创建出发点和落脚点

肇庆:创建成果惠及百姓,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南方日报记者】施亮

【通讯员】陈明红

编辑 邓苇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