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不少市民在池塘的岸边发现
手指大小的粉色“桑葚”
仔细一看,都是由一颗颗小粉色颗粒物
组成的粉红色卵块
注意了,这可不是“桑葚”
而是福寿螺在岸边产下的卵
福寿螺并不是我国的本土物种,它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后来引入中国,但其适应性强,繁殖迅速,产卵时雌螺会爬到岸边产下100—300颗卵,每只雌螺可年产卵万粒左右,可造成其他水生物种灭绝,是危害巨大的外来入侵物种。
每年4月份到6月份的时候,都是福寿螺生长繁殖的最佳季节,因此池塘或河岸边会多了许多粉红色的“桑葚”,岸边的粉红色卵块是福寿螺栖息地最容易辨认的特征。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
在野外看到福寿螺或者粉色“桑葚”千万不要用手触碰,因为福寿螺的体内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多达上千条,在触碰之后即使用水清洗,也可能导致某些寄生虫进入体内,危害身体健康。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提醒
即使是煮熟后的福寿螺体内也可能含有活的寄生虫,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从安全的角度不建议食用。
因为,福寿螺的体内可能寄生一种叫做广州管圆线虫的寄生虫,它会寄生在人体的大脑里,导致人患上脑膜炎。
怎么区分福寿螺?
从外形来看:
福寿螺和田螺是有很大区别。首先从个头来看,成年福寿螺体型要比田螺大很多,“再从颜色上来看,福寿螺颜色偏黄,田螺则偏青褐色。”
从构造来看:
即便是个头相当的田螺和福寿螺,构造上都会有很大的区别。田螺的尾部呈椎体形,盖头是片圆形,而福寿螺尾部很短,盖头偏扁,整体呈圆盘形。
如何处理福寿螺卵和成螺?
一般来说,把福寿螺的卵从岸边取下扔到河道里就能阻止其孵化。因为孵化福寿螺的卵需要干燥的环境,一旦入水,非但不能孵化,还可能成为鱼、虾等水生动物的食物。
此外,养护人员还会在河道岸边安装引诱装置,把福寿螺诱集起来,然后利用铲子、火钳、小网等工具,摘下沿途看到的成螺和螺卵,并统一将捕获的成螺放进袋中、桶中,对捕获的卵块进行集中捣毁。
大家在野外见到这些
福寿螺或者它们产下的粉红色卵块
千万不要用手去摸
特别要提醒孩子
不要好奇而去拨弄
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惠娟
图片:韶关民声网
部分来源:崇明三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