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家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莞式慕课应用持续深化

教育莞家
+订阅

2020年8月,东莞入选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成为广东省入选的4个实验区之一。围绕实验区建设,东莞着力打造未来课程促进课堂变革。

经过一年半的工作推进,为更好地解决问题、发掘典型、提炼经验,近日东莞迎来了教育部实验区秘书处的中期视导。受疫情防控影响,视导通过线上视频会议形式进行并同步对外直播,来自东莞、广东韶关、贵州铜仁地区的4000余名教师观看直播。

接下来,东莞将以实验镇街、实验学校为基地,持续推进实验区工作,以信息化教与学创变,助推品质课堂建设,打造一批信息化教育教学成果。

东莞市教育局参会现场。

东莞市教育局参会现场。

视导由国家实验区秘书处专员张志凯主持,实验区秘书处主任黄蒙、秘书处专家组成员苏小平、张文亚、孙庆选予以线上指导,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健、教研室主任黄远以及下属实验镇街、实验学校教师代表等共19人参加。

现场,王健对东莞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工作进行总结汇报,他透露2021年东莞从专题调研,优化顶层规划、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构建“阶梯式”信息化教学模式、建设“立体式”教研体系,打造品牌活动、打造“金字塔型”科研体系,培育教学成果等四个方面推进实验区工作。

东莞市教育局王健副局长作实验区中期工作汇报。

东莞市教育局王健副局长作实验区中期工作汇报。

“与此同时,实验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王健介绍,东莞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2021年3月被推荐为广东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项目。

同时,实验区工作案例被评为第八届“粤治-治理现代化”优秀案例,被推荐为2021年度东莞市优秀改革项目; 东莞市教育局教学资源建设、运维、研训等服务”项目师生满意度为97%和95.8%;莞式慕课成果先后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优秀案例,2021年度教育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案例。

结合实验区工作任务要求,王健表示新一年,东莞将按照“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原则,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切实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借助东莞品质教育“1+12”行动计划框架和实际情况,将继续推动以莞式慕课2.0为内核的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工作,围绕“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以实验镇街、实验学校为基地,推进信息化教与学创变,助推品质课堂建设,打造一批信息化教育教学成果。

国家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专家组工作室。

国家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专家组工作室。

随后,实验镇街、实验学校以及一线教师代表先后发言,汇报镇街、学校信息化教学实践。汇报结束后,专家组三位专家对东莞实验区工作表示高度肯定,认为东莞实验区建设以“莞式慕课”为内核,有调研有规划,有保障有模式,有体系有载体,也有典型有成果,实验区工作汇报市、镇、校、教师多层次、多视角互相印证。由此,建议东莞后续实验区工作推进可进一步强化机制,拓宽路径,活化资源,深入研究,固化成果。

实验区秘书处黄蒙主任则从“三个要”出发,为东莞实验区工作推荐给出建议,打造东莞教育新样态:一是要深化研究方向和目标,以任务清单、时间清单为驱动,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解决课堂中的实际问题,凝练实验区成果;二是要依托双师模式开展多元化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核心能力;三是要校校有思路、校校有目标和校校有成果,镇街、学校要与市教育规划保持一致。

对此,王健进一步总结并表示,接下来东莞将继续优化顶层规划,强化机制建设,协调教研、基信、信息等部门,统筹“四区”联动,强化“市-镇-校”实验体系,形成合力推进以“莞式慕课”为内核实验区工作,争取更大的成果。

【记者】黄婷

素材来源: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编辑 黎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