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家恩:强化内外部循环,推动农业向“8R”绿色低碳转型

南方+ 记者

“种养分离是导致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使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的关键堵点,做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的优化闭合和内外部循环的对接耦合是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华南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资源环境学院教授章家恩说道。

华南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资源环境学院教授章家恩

华南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资源环境学院教授章家恩

4月10日,一场汇聚政产研学用多方力量的“种养循环绿色技术产业化研讨会”通过线上视频、直播形式在北京、广州等地召开,聚焦成果交流、形势研判、研讨支持政策。

华南农业大学章家恩教授作《现代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及其产业化路径:实践与探索》专题报告。

章家恩指出,现代农业发展至今天,依赖农用化学品的投入,虽然为解决温饱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生态安全与食物安全问题。

我国自古就有种养结合的传统,长期依靠农家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供给作物营养,是传统农耕文明的精华。“但是,种养分离也是当前造成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使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的关键断点和堵点。”

章家恩认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强调投入品的绿色化和减量化、物质与能量的再转化和再利用、废弃物的再回收和再循环、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可塑性和可控性、技术经济与社会文化方面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以达到多功能、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高品位的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同时,要切实做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的优化闭合和内外部循环的对接耦合,朝着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Relink(再链接)、Replaceable(可替代)、Renewable(可再生)、Regulatable(可调控)、Realizable(可实现)的“8R”绿色低碳农业转型。

他还认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不仅要重视农田、农场以及三次产业维度上的生态循环利用,而且还要充分考虑景观、区域、城乡乃至全球尺度上的生态循环链接。他特别强调,面对当前石油农业生产所导致的生物安全、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人畜健康安全问题,要大力开展从单一化生产到多样性利用、从一产到多产融合、从一地到多地(异地)联动、从高碳投入到低碳转型、从传统农作到现代智慧升级的绿色生态科技的创新集成及其产业化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章家恩介绍,农田生物多样性利用通常包括基因多样性利用、物种多样性利用和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利用等多个层次。章家恩教授所在的生态循环农业研究团队多年来在稻田开展了水稻/水生蔬菜、水稻/水生花卉等的间套作,以及与马铃薯、黑麦草、绿肥和花卉作物等的冬种轮作研究与应用。在旱(坡)地还开展了玉米/花生(大豆)、甘蔗/大豆、果树/花生、果树/牧草、果树/砂仁、果树/生姜等间套作多样性栽培及立体农林业技术模式的研究与应用,获得了系列技术专利和科技成果。通过作物多样性栽培生产,实现了化肥和农药等的减量化施用,提升了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在稻田生态种养方面,章教授团队长期开展了鸭稻共作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实践应用。章家恩表示,以鸭稻共作为例,看似很简单,实则包含着很多技术难点,如鸭子和水稻品种选配、放养与共作时间节点优化、放养密度、系统结构比例、水稻与田鸭的田间综合管理、病虫害防控及生态环境调控等关键技术,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鸭稻共作的生态循环功能与生态经济产出。

同时,团队在常规稻田养鸭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建了一系列以鸭稻共作为中心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套餐,建立了一整套生产技术规程,促进了鸭稻共作的产业化应用。近年来,团队又开启了稻渔生态种养、稻田养蛙、稻田养虾(泥鳅、鳝鱼、禾虫等)方面的专项研究及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另外,在旱地生态种养方面,章家恩教授团队还开展了果园养鸡、茶园养鸭、果园养蚯蚓、猪-沼-茶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相关成果。

农业不仅仅只有生产功能,而且还有生态和生活功能。章家恩研究团队在罗定、惠州、连山、连南、增城等地与农业企业和相关科研推广机构等进行产学研合作,依托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推动稻田生态种养循环“生产-加工-休闲旅游”的产业化发展,助推相关企业打造系列丝苗米及其深加工产品品牌,并探索稻田景观艺术与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不断创建生态循环农业多产融合应用的范例。

在“从一地到异地、多地多产”“从传统到现代”等融合发展方面,章家恩则创新性提出了广东“前湾(粤港澳大湾区)后园(粤东西北地区的各类农业产业园)”异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多地域多产业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全时空智慧生态循环农业产业模式等系列发展思路与建议。他强调,为更好地激活和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资金、人才、科技、人口、产品、市场等的联动与流动,需要跳出农田尺度到更大的时空维度构建生态大循环、产业大体系、区域大网络,走联动化、产业化、生态化、智慧化和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章家恩还建议,加快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的产业化与现代化发展,一要明确生产实施主体和消费主体,并根据不同主客体需求研发定制和推广应用与之相适宜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二要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智慧化、市场化、品牌化、低碳化、健康化”(即“八化”)建设;三要加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与相关政策机制的建设;四要积极推动碳交易市场导向型生态循环农业、养生养老亲子型生态康养农业、生态休闲创意农业等新型生态服务产业的发展。

【统筹】李晓芬 徐建华

【作者】林鹏

【摄影】谭家富

【来源】南方农村报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