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时光 | 细雨霏霏又清明,猴头菇南瓜素包与艾叶山药汤,疏肝解郁健脾祛湿

广东省中医院
+订阅

食养顾问:广东省中医院杨志敏教授及“每日一膳”团队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清明,就是天清地明的意思。

清明时节冷暖交替、欲暖还寒,天气变化剧烈,此时衣着宜渐减而不可顿减,依旧遵“春捂”之道。起居方面,应早睡早起,以顺养肝气清明时节是运动的好时机,应多做户外运动,可踏青郊游,不仅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还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抗病能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正是清明时期气候特点及情绪变化的真实写照。清明期间气候潮湿,常有小雨,再加上祭祖扫墓,难免忧伤,情怀不畅。中医认为忧思伤脾,郁结伤肝,湿阻脾胃,湿困滞气。所以调肝健脾、行气化湿是清明时节饮食调理的重点。

猴头菇鲜美又补益,是补脾健胃菜品中的常客。猴头菇味甘、性平,入脾、胃、心经,《本草纲目》记载其:“利五脏,助消化”,能益胃健脾、补虚、益肾精。它还富含多糖和氨基酸,能调理消化系统、修复受损胃粘膜。

南瓜,性温味甘,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促进消化、消炎止痛、降糖止渴、清热解毒的功效。今天这道南瓜猴头菇包,选用的是云南地方优良的南瓜品种——姜柄瓜。姜柄瓜,又称小麦瓜,是云南的老品种南瓜,其含有多种丰富的维生素和果胶,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具有很好的解毒排毒作用

“一朝春雨过,万物皆清明”。清明之际,不妨准备出一道道精细怡人的菜肴,让全家人在一饱口福的同时感悟传统节气之美,再配上一碗艾草飘香的汤品,将成为这特殊日子里不可或缺的仪式感。

食材:

猴头菇、姜柄瓜、油条碎、生姜粉、白胡椒粉、熟芝麻、素蚝油、香油。

步骤:

  1. 姜柄瓜用刨丝器擦丝;

2.加盐拌匀,静置10分钟;

3.挤去水分备用;

4.猴头菇撕碎成丝;

5.焯水后过凉;

6.挤干水分;

7.大碗内放入姜柄瓜丝、猴头菇丝和油条碎;

8.加入熟芝麻、生姜粉和白胡椒粉;

9.加入素蚝油和香油;

10.拌匀成馅;

11.用发好的面擀皮,包成包子;

12.醒发30分钟后开水上锅蒸20分钟;

13.关火焖5分钟,开盖出锅。

猴头菇南瓜包完成!  

常言到“清明食艾,无灾无难”。因此,清明时节,人们就把艾草加到食物中。艾草叶性味辛苦温,归肝、脾、肾,《本草纲目》载其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等功效,故又被称为“医草”,是具有药效功能的草药,特别是在清明前后湿气严重,可以起到芳香化湿、预防感冒的作用

很多人喜欢吃新鲜的山药,但春季以后需注意,天气越来越湿,特别是南方地区,家庭食疗,春夏健脾,推荐选用干山药干山药,就是制成干品,没有经过大火,阴液流失不明显,所以功效在健脾肾和养阴的中间

食材:

艾叶、干山药

步骤:

1.起锅烧水,放入干山药;

2.小火熬煮15分钟;

3.山药水冲泡艾叶

艾叶山药汤完成!  

执行编辑:杨宗芬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