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新农人|现代“花匠”的魔术:给洋兰加香味

南方+ 记者

【开栏语】

为进一步加强惠城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表率作用,让更多人积极投入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事业,日前,惠城区遴选评定10名区优秀乡土人才。

这些优秀乡土人才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方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即日起,惠城区委宣传部联合南方日报惠州新闻部推出“惠城新农人”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作为观赏植物中很重要的一个大家族——兰花,深受人们的喜爱。这其中,又以品种丰富、造型多变且价格实惠的洋兰更受消费者追捧。

如何能让原本在春节前夕才“露脸”洋兰,将花期拓展至全年?如何让洋兰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变,甚至变化成自然界中罕见的蓝色?如何让洋兰散发出国兰一样幽然的香气?这些设想在现代“花匠”谢锦威、郑佳音的手中一一变成现实。

一门心思钻研洋兰的繁殖和育种技术,一腔热情带领周边乡亲们用洋兰致富,一枝枝洋兰扮靓了风景、振兴了乡村。日前,来自广东绿湖园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湖园艺”)的谢锦威、郑佳音被授予“惠城区优秀乡土人才”荣誉称号。

谢锦威。

谢锦威。

自动化种植保持洋兰稳定品质

通常只能在春节前夕才“露脸”的洋兰,怎么现在全年都能得见?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进绿湖园艺位于水口街道的花卉苗木种植基地。

从不到两人宽的门进入到洋兰培育的大棚里,空间一下子敞亮起来:大棚顶上方是双层的透明PO膜顶,半空中布置有空调、通风以及喷淋装置,洋兰花苗整齐码在离地面1米多高的苗床上,一块满是按钮和显示屏的中控台在大棚中央格外显眼。

      南方+ 卢慧 拍摄

“洋兰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甚至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洋兰,对于温度等条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谢锦威说。因此,大棚要通过中控台对温度、湿度、光照等指标实现实时监测和调控。以正处于催花期的洋兰为例,要求适温是白天25℃-28℃,夜间在18℃左右,昼夜温差在10℃-15℃为宜,这时候,棚顶处悬挂着的一张张特制“棉被”就要铺展开,发挥保温隔热的作用,再加上空调,洋兰就能美丽绽放。

正因为如此,过去,洋兰只有在气温较低的春节前夕才能上市,现在,通过现代化的设备和科学的控制技术,洋兰花期可以拓展至全年。“过去,惠州的洋兰为了催花,要用人力一株株背上罗浮山。现在,不用出大棚,全年任何时段,都能有洋兰上市。”谢锦威说。

“接下来,自动化技术将更广泛应用在洋兰种植中。”谢锦威说,当前已经实现的光照、温度、湿度自动控制只是种植环境的自动控制,接下来,他们探索进一步将自动化技术和种植结合起来。譬如,洋兰从一段苗到二段苗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换容器,要尽量减少人手直接触碰花苗的话,就要用自动化设备实现这一过程自动移苗换盆。又如,在种苗打包环节实行自动化,就可以减少人员进出对兰棚环境的干预。“总的来说,就是要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保持洋兰的稳定品质。”谢锦威说。

谢锦威透露,当前,种植基地的中心园区正在先行试验新的自动化设备。接下来,绿湖园艺将新建大棚,全面推广自动化设备。

为洋兰“加香”培育新品种

兰花喜阴喜水,难养之处就在于既要保持足够的营养供给,又要保持根部干燥,避免腐烂。记者细看大棚里的一株株洋兰,栽种的花盆土似乎另有玄机。“我们用的是从智利进口的苔藓,脱盐脱水后用做花盆土。”谢锦威介绍,这样的花盆土有机质丰富,透气、保水又走水,有利于洋兰生根下行。

这样的小“玄机”在兰棚里还不少,记者发现,相比市面上常见的洋兰,绿湖园艺的洋兰色系更加五彩缤纷,就跟法式甜品马卡龙一样,甚至还有很罕见的蓝色洋兰。

“多年前,一种名叫‘蓝色妖姬’的玫瑰花风靡一时,它是花卉市场中的销量明星,价格也比普通玫瑰贵出不少。”谢锦威介绍,“蓝色妖姬”受追捧反映出的是人们对于蓝色花朵的偏爱。在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蓝色却并不多见,占比大约在10%左右。对于植物来说,天然形成的蓝色花朵就更少了,一些花朵即使看起来是蓝色,也不是我们印象中的纯蓝色,都是在花青素碱性条件下,发出的一种偏紫色的蓝色,也就是所谓的蓝紫色。

      南方+ 卢慧 拍摄

自2019年以来,绿湖园艺的技术团队就开始了包括蓝色洋兰在内的多色系洋兰研发攻坚,以满足市场需求。

兰花有国兰和洋兰之分,说到洋兰,就不得不提到国兰。作为我国最具有文化品位的花卉之一,具有飘逸、含蓄、柔和、芬芳和高雅脱俗的特性,更有“王者之香”的美誉。其味幽香,花色淡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相比之下,洋兰没有花香,逊色不少。那么,能否通过技术培育,让洋兰也拥有高雅的香气呢?

2020年,绿湖园艺牵手广东省农科院环境园艺所以及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惠州市东江湾花卉研究院,主攻方向包括花卉种植技术推广、花卉新品种的研发、花卉产品深加工、花卉产业美丽乡村建设、惠州花卉名牌打造建设等。在这里,为洋兰“加香”被提上日程。

2021年7月,第一批样品苗面世。这种花型圆整、厚瓣腊质的红花系列蝴蝶兰新品种散发出一种清香味,被取名为“穆兰留香”。“接下来我们要把有香的这种特性和基因通过扩繁培育固化下来,力争早日向消费市场推出有香的洋兰。”谢锦威说。

三产融合带动乡村振兴

“什么是乡土人才?在我的理解里,就是从乡土中来,到乡土中去。”谢锦威说。“作为优秀乡土人才,就是要扎根在乡土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郑佳音补充道,乡土人才要为企业、农户提供优质的技术指导服务,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品质及产能。

郑佳音。

郑佳音。

当前,惠州市花卉产业发展处于“小、散、低”的状态,花卉生产方式依旧传统,生产主要环节仍以人工作业为主,基础设施较差,生产手段落后。“小而全”的家庭式作坊普遍存在。大部分花卉生产业者经营思维仍处在小农经济阶段,花卉种植工人也大多由农民转化而来,专业技术人员较少。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由绿湖园艺牵头实施的惠州市花卉产业园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结合惠城区农业发展条件与基础,以花卉特色优势产业为主要载体,以规模化标准化花卉种植基地为依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产业效益,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据悉,花卉产业园总投资4000多万元,于2020年底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

      南方+ 卢慧 拍摄

谢锦威介绍,花卉产业园空间布局为“四基地+三心+二区”,即:现代温室花卉种植基地、草本花卉种植基地、乔木花卉种植基地、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综合服务中心、科研中心、集散中心+销售加工区、美丽乡村种植示范区,规划打造成为“技术研发—栽培种植—产品展示—销售物流—人才培训—农业旅游”完整产业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现有种植面积1万多亩,一二三产综合产值约4.7亿元。”谢锦威说。

惠州市花卉产业园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村民致富。郑佳音介绍,通过以花卉产业园核心区为中心、一村一品为辅助的产业生产模式,实现以点带面、振兴乡村的种植模式,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花卉苗木,通过入园打工、临时工等方式带动农户,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增加效益。“平时我也会积极了解相关政策及发展趋势,及时为农户提供生产技术支持、科技指导服务,为农户开展一系列相关的培训。”郑佳音说。

通过花卉产业园、一村一品的推进,不但有效整合了农村零星用地、提高农村经济收益,对土壤改造、整合,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的环境卫生,改善乡村的居住环境,提升乡村的幸福指数。

2020年成立的惠州市东江湾花卉研究院新增种植面积近3000亩,创造了170多个长期就业岗位和2000多个临时就业岗位,带动了2600多个农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发挥企业、花卉产业园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为惠州的花卉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贡献力量,推动惠州花卉产业健康发展。”谢锦威说。

■人物名片

谢锦威:从事现代农业花卉种植20年多,专长花卉苗木种植技术、园艺、植物保护等。2016年获得“园林高级工程师”职称,共发表论文2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受理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1项。获得“广东省优秀园林项目经理”“惠州市金牌工人”“惠城区劳模”等荣誉。

郑佳音:从事现代农业花卉种植6年多,专长花卉苗木种植培训组织管理、科技指导服务及其他服务。发表论文2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受理发明专利1项。

【记者】卢慧

【制图】钟仁敏

【通讯员】周文媚 周红燕

编辑 谢志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