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埠】世界帕金森病日:了解这些,知“帕”不怕!

健康汕头
+订阅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最近,我市一些医院也开展线上宣教活动,普及帕金森病防治知识。说起帕金森病,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抖”(潮语读“薛”),其实,帕金森病还有很多症状,非常隐匿,需要警惕。

市民张姨今年65岁,原本很健谈,也做得一手好饭菜。但50多岁时,她被确诊为帕金森病,生活也发生了改变。目前,张姨还在医院做康复治疗。

患者张姨说:“肢体变硬,不太能走路,越来越难以行走,越来越重,然后有时它还会发作,发作的时候手就会抖,抖的时候就难以拿东西。”

和张姨一样患帕金森病的中老年朋友并不少。据了解,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在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是除脑血管病之外,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二大类疾病。医生指出,帕金森病最常见的病征是颤抖。

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二区副主任何文贞说:“帕金森病,老百姓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抖’,就是我们潮汕人有时候在喝茶,拿起来到嘴边,最后只剩下半杯,另外一个就是老人家拿筷子夹菜的时候,不那么精准,手也抖,就一定要引起注意,及时到医院来看,给医生判断是不是出现帕金森病。”

不过,医生提醒,仅仅有“颤抖”并不能诊断为帕金森病,患者必须同时伴有动作变慢。此外,不少患者还会出现“非运动症状”,比如“面具脸”以及“慌张步态”等表现。

何文贞说:“潮汕人有时候发现老人家,怎么最近一段时间‘面乌乌’,也就是脾气不好,不苟言笑,总是坐在那里不动,其实这个也要注意了,因为也是有可能出现了帕金森的症状,我们就叫‘面具脸’。另外一个就是会出现姿势平衡障碍,比如平时很注意仪态的老人家,突然出现了哈腰驼背,然后走路都很缓慢,这个时候我们观察一下步态,有时候会出现前冲步态,向前冲,我们潮剧有一个叫‘碎步’,有可能会出现那种状态。”

据了解,帕金森发病的因素多,目前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医学界也发现了一些具有保护性的因素,例如体育锻炼被证实可以延缓帕金森病情进展。

“可以进行脑力活动还有体育锻炼,我们平时可以陪陪老人家打打太极拳、慢跑,还有像唱歌、打牌、下棋,这些都有助于预防帕金森病。”何文贞。

医生也指出,目前,用药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方式,帕金森病患者要遵从医嘱,正确用药。从2017年开始,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借助网络服务平台,推出医、护、药“三师联动”延续医学服务,实现专家资源优化配置、医患关系延续、患者信息全程闭环跟踪监护,有效提高了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

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药学科药师徐璟说:“根据患者在家的肢体活动情况,或者一些生活情况,用视频的方式发给我们这边的团队看,来进行一个监测,相较于传统的医护团队,加入药师,主要是可以协助医生进行用药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评估,像刚才我们去床边查房,就可以了解患者用药之后‘肌张力’的症状,还有‘面具脸’那些症状有没有改善。”

来源:汕头橄榄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