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先回答“不刷手机做什么”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笃鲜

“现在手机上的短视频平台软件数不胜数,别说孩子了,大人有时候刷起来都没完。”据《人民日报》报道,称近九成受访中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习惯,近半数家长认为孩子或多或少沉迷于刷短视频,该现象引起了许多读者共鸣。

有人用“视频十五秒,人间两小时”来形容刷短视频停不下来的状态,未成年人把短视频作为主要娱乐方式会挤占正常学习和休息时间。同时,短视频中无意义的、庸俗媚俗的内容不在少数,很多家长担心短视频带偏未成年人认知。然而,家长本应是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正确塑造三观的第一责任人。如果家长都刷个不停,却让孩子去看书,恐怕很难有说服力。

要把沉迷短视频的未成年人“打捞”起来不难。去年,我国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现象出台了实名验证、限制使用时长等措施,这些做法也可以借鉴到对沉迷短视频的治理。问题是,未成年人会不会又转而沉迷于其他娱乐方式?防沉迷模式是否也要适用于成年人?人因为有理性而区别于其他生命,难道还得指望着被外界规训才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很多人将刷短视频成瘾归咎于个性化推送投用户所好、时长和功能设计符合注意力法则等因素,可短视频软件并不能强制人们长时间观看。抱怨刷短视频“浪费时间”而又放不下,自制力过于薄弱,很可能是内心深处认为“浪费时间”没什么不好。很多成年人没有了升学压力带来的自我提升动力,又觉得阅读、运动等似乎不属于“浪费时间”的休闲娱乐方式太累,于是通过刷短视频、玩小游戏等不用劳心劳力的方式消遣——虽然已有专业人士指出这是“假性放松”,大脑在不间断的视听刺激下会越来越疲劳。只有回答好“不刷手机做什么”的问题,才有可能形成长效防沉迷机制。

归根结底,值得担忧的不是短视频、网络游戏等娱乐方式本身。以发展的眼光看,短视频有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需要社会善加引导使其规范发展,电子游戏竞技更是已经成为专业运动赛事,得到越来越多人的理解。真正让人担忧的是成瘾。人类被自己创造出的工具所控制,是莫大的悲哀。任何休闲娱乐方式都可能引发这种忧虑,读书成瘾和上网成瘾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沉迷读书无法自拔的人少一些罢了。

让个人生活丰富一些、多尝试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囿于某一种消遣方式,或许就会发现,短视频给人带来的乐趣也没有那么让人欲罢不能,生活更不是注定空虚到只有用大量短视频才能够填充。从这个角度而言,成年人既需要给孩子和老年人更多陪伴、关怀,也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充实自己的人生。

编辑 董晨晨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