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新企业最新统计结果出炉!管窥广深佛莞惠创新因子裂变

南方都市报
+订阅

近日,广东省2021年第三批高新技术企业名单(不含深圳)公布,暗物智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等6512家企业被认定为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如果加上计划单列市——深圳新认证的逾8000家,那么广东2021年全年新认证高新技术企业(下简称“高新企业”)至少有23312家。

作为制造业主战场,高新企业同样扎堆珠三角。据南都记者统计,除深圳新增超过8000家外,广州去年新增3620家,佛山和东莞分别是3308家和3145家。同比看,其余各市高新企业数量皆呈上涨趋势。

高新企业数量的不断增长,可以说是广东能集齐5个万亿工业大市一个万亿工业强区的强大驱动力。为此,南都记者特别分析这些万亿工业大市高新企业发展进程,亦以此展望广东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前景所在。

深圳

新认定高新企业8000多家、总量破2万

近期公布2021年年报业绩的华为,让外界侧目的不仅仅是高达1137亿元、同比增长75.9%的利润,其再创历史新高的巨额研发投入——2021年研发投入1427亿元、十年研发累计投入超8450亿元——亦引来赞叹。

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让深圳不仅仅拥有华为、中兴、万科这样的“80后”企业,还让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诞生出一批又一批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企业。如从腾讯、比亚迪这样的“90后”企业,到大疆、华大基因这样的“00后”企业,再到光启、柔宇这样的“10后”企业……

而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深圳创新因子不断“裂变”。截至去年底,深圳全市高新企业数量高达21335家,对比2016年的8037家,翻了近3倍,总数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

深圳高新企业的迅猛发展首次突破2万家,正是深圳创新力量澎湃的最佳佐证。而这个数字的背后,接踵而至的自然是R&D经费投入强度的增加。据悉,深圳2020年R&D经费投入强度已“破5”,达到5.46%。

可以说,以创新驱动推动城市发展的深圳,凭借着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台阶,已经实现了自主创新的历史性的转变。

广州

去年新认定高新企业3620

明年目标任务是增至1.5万家

尽管和深圳相比,广州压力不少。但肉眼可见的是,从2015年到2021年这七年间,广州高新企业数量,从1919家跃升至1.2万家,翻了六倍还要多。与2016年相比,则增长1.6倍。

广州快马加鞭的追赶,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去年,广州专门颁布《广州市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明确了未来3年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要求到2023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000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7500家。

《行动方案》要求广州加强培育认定工作,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奖励累计最高可达100万元。紧接着广州就于当年7月底出台《广州市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两个月又出台配套的《广州市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分工表》。

而这些年来,广州在发展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不断创佳绩,已形成6个产值超千亿元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互联网等),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截至2021年,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3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为65.7%。

像开篇提到的2021年广东省第三批高新企业认定名单上的首家企业——暗物智能科技公司,就是广州致力发展的人工智能企业。它由全球计算机视觉专家、统计与应用数学家、人工智能专家朱松纯教授于2017年创办。2019年,基于南沙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扶持和集聚式发展的良好产业氛围,它最终选择落子广州南沙,与小马智行、云从科技等企业作伴。

今年年初,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制造业立市”,并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放在今年工作的首位。根据部署,广州有望继续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三大新兴支柱产业。相信未来广州高新技术企业将不断从这些新兴产业中脱颖而出。

佛山

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

高新企业数量增至7100家,增速24%

2021年佛山新认定高新企业3308家,位列全省第三,总量增至7100家,同比增速高达24%。这个成绩,与2015年12月获批成为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2018年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支持佛山等城市开展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有莫大关系。

以此为契机,佛山铆足干劲,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推动家电、陶瓷、纺织、服装、家具等占佛山工业的70%左右的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二是借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契机,加速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在佛山开花结果,初步形成了机器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军民融合五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引擎。

2019年佛山还颁布了《佛山市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0年,佛山财政科技支出高达102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 10.12%。2022年年初,佛山传来两个好消息,一是佛山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正式通过验收。二是顺德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工业超万亿的市辖区。

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东风的吹拂下,佛山高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自然不足为奇。在拿下“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称号后,佛山更是盯紧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这个目标 ,继续走好高水平创新之路。

东莞

高新企业总量7374家,全省第三

未来五年拟增至1.2

最新数据统计,2021年,东莞新认定的新高新企业数量3145家,相比上一年增加超1000家。总数达到7374家,居全省第三。相比2015年的986家,翻了7.4倍之多。

和佛山一样,东莞经过三年建设,于今年年初传来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喜讯。也正是同样抓住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大契机,过去三年来东莞加强了对高新企业的支持和培育,先后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东莞市科技计划体系改革方案》,以及《东莞市培育创新型企业实施办法》等第一批创新型配套政策,形成了“1+1+N”政策体系,对高新企业的培育实现了从对获得高新企业认证的直接奖励到注重提升企业发展质量的转变,并解决了长期以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痛点。

自2015年起到2017年这三年时间里,东莞高新企业数量连续实现100%以上的快速增长。

这一切,离不开创新投入最活跃的群体——高新企业的数量的增加。有意思的是,东莞在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之际,也成功向“双万城市”(GDP破万亿、人口过千万)进阶。

迈向“双万”新起点的东莞,尽管制造业仍是其城市发展的重要内核,但它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新的目标和方向——将“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定义为城市特色,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的新高地。具体到高新企业的培育目标上,未来五年,东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将增至1.2万家。

惠州

力争到2025年

高新企业数量达5000家

尽管惠州去年也成功跻身“万亿工业城市”,但从高新企业数量来看,惠州和珠、中、江、肇一样,同处于第三梯队。

今年3月17日,《惠州市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出炉。根据这份计划,惠州市将按照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要求,聚焦“2+1”现代产业集群,从引导企业培育入库、落实高企认定奖补、引导企业研发投入等8个方面,积极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推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到2023年达3200家以上、力争到2025年达5000家。

从上述各市预期增长的高新企业数量里,可预见的是,伴随着创新驱动的不断发力,珠三角经济质量和经济总量将因此不断被推高!

采写:实习生 林振宇 南都记者 黄海珊
数据整理、制图:实习生 林振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