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诊疗肺癌/肺结节,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胸部肿瘤综合病区启用

钟南山
+订阅

  可能很多朋友都经历过这种困扰

  自己或者亲人朋友

  查出肺结节或者怀疑得了肺癌

  不知道该挂哪个科

  肿瘤科?胸外科?放疗科?呼吸内科?

  晕头转向搞不清

  抑或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

  在不同的科室之间流转……

  小编在这里介绍一个好办法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通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一项特色——

  肺结节/肺癌一体化诊疗

  可以一次性解决上述难题

  而且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什么是一体化诊疗?

  肺癌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治疗过程往往涉及多个不同专业的科室,对于不具备医学背景知识的患友,往往难以选择适合自身病情的首诊科室,而且后续可能需要不断转诊,流程漫长,困难不少。

  为了解决患者上述困境,着实提高肺癌/肺结节的治疗效果,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何建行教授带领团队专门设立胸部肿瘤综合诊疗病区,在一个科室内部整合各个学科的医生,常态化开展多学科讨论(MDT),从而一体化解决基因检测、手术、放疗、药物治疗等诊疗环节,为患者寻求最优解决方案,让患者少跑路。

  传统模式流程复杂,一体化模式省时省力,提高效果

  有何特色技术?

  1)国际首创的无管微创切除技术,

  实现快速康复

  何建行教授于1994年率先在国内开展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肺癌,至今完成超过5万微创肺癌手术。2011年,首次在国际上开展“无气管插管、无胸腔引流管、无尿管”的无管微创手术,避免了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对气道、肺的损伤,使手术技术进步从缩小切口的基础上提升到功能保全的境界,更免除引流管的痛苦。结合术前荧光定位、裸眼3D显示等精准切除技术,使45%的早期肺癌患者术后24小时内出院。

  这项技术被评为“2016年世界胸科麻醉领域最值得关注学术进展之一” 。已有200余名来自麻省总院、梅奥诊所在内的美、英等20多个发达国家的专科医师前来学习,并在国内300余家三甲医院应用。在广州市越秀区爱肺计划万人筛查活动中,发现超过150例肺癌患者,其中早期肺癌占80%以上,由何建行教授带领团队主刀切除,目前5年生存率(治愈率)超过95%。

  术后4小时下地活动进食,24小时出院

  小结节术前荧光定位及自主研发的裸眼3D显示技术

  2)早期肺结节的无创诊疗

  筛查与早诊早治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然而肺结节的准确分类仍是一个巨大的诊断挑战。本团队开发了全球首个综合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及DNA甲基化生物标志物的人工智能组合模型(PulmoSeek Plus),准确率达到迄今的91%,相关成果于2021年世界肺癌大会口头汇报。并通过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验证,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J Clin Invest 2021。

  国际首个CT影像联合血浆甲基化的人工智能模型(通过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验证),可准确诊断肺结节性质

  在这一系列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工具的基础上,团队实现了从良恶性到基因分型的无创诊断,更另辟蹊径,探索了“晚期适用”药物在超早期肺癌的作用,在国际上首次证明EGFR靶向治疗以及PD-1免疫治疗对多发磨玻璃病灶有效,开辟了超早期肺癌及多原发肺癌药物治疗的新模式。

  多发磨玻璃结节(EGFR突变)经过EGFR靶向药物治疗后完全消失

  磨玻璃结节经过PD-1免疫治疗完全退缩

  3)晚期肺癌综合治疗模式,从绝症到治愈

  发挥本团队无管微创的独特优势,首次提出晚期肺癌全病灶活检(En-bloc Biopsy)的确诊方式,可提高基因检测的成功率,并改善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团队基于基因突变、免疫状态选择针对性的药物,并将外科切除、放疗等传统手段与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生物治疗等新型疗法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减少高毒药物的使用,使30%-50%中晚期肺癌达到长期控制/治愈的效果。

  案例

  患者刘先生,初始诊断肺癌时即为局部晚期腺鳞癌、MET 14外显子跳跃,失去手术机会,胸部肿瘤综合专科梁文华主任结合最新药物进展及该团队在国际外科顶尖期刊Ann Surg(《外科学年鉴》)发表的案例经验,从机理出发,采用了免疫治疗及低毒化疗的方案进行诱导治疗,成功降低肿瘤分期并进行了病灶的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达到主要病理缓解(MPR,肿瘤细胞残余小于10%)且淋巴结阴性。

  术后定期复查中,发现患者腺癌成分发生多处骨转移,在积极采用放疗、靶向以及最新的双重免疫治疗方案后,患者骨转移病灶经病理证实完全消失,至今3年未见任何复发,几近临床治愈。此案例是多学科诊疗手段的典型,两次成功“救火”,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胸部肿瘤综合病区

  位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坦沙院区的胸部肿瘤综合病区于4月7日正式运营,医院领导及呼研院领导出席开区仪式。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胸外科学科带头人何建行教授在讲话中表示,在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建成了国内一流的新院区,倾注了全院上下的热情与激情,胸外科团队早已蓄势待发,终于正式进驻大坦沙院区,有了更大的平台、更好的环境、更高精尖的设备,更要以全新的精神面貌、不断创新的技术、优质的医疗服务为老百姓们的健康全心全意服务,“我们要努力把热情转化为动力,持续创新、勇毅前行!”

  医院院长黄锦坤鼓励最新进驻的胸部肿瘤综合病区的医护人员们,随着一支支“主力部队”的进驻,大坦沙院区已全面投入使用,胸外科是一支团结、传承而有战斗力的团队,希望在医院打造平台下施展才华,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医疗服务更上一层楼。

  团队专家介绍

  学术带头人

  何建行

  主任医师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胸外科,器官移植科,肿瘤科

  •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

  •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

  • 美国外科学院、英国皇家外科学院Fellow

  • 美国胸心外科学会、欧洲心胸外科协会Member

  全球首创无管自主呼吸的气道手术,针镜手术,异位心肺联合移植等移植新技术:亚洲首例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术;国内首例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等。创新及发展了胸外科 “无管”微创技术系统,在2021年被列入了哈佛大学教程。

  提升了肺癌无创早诊技术,制定了个体化术后治疗新策略,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EJM、Lancet、cell. Nat Med等发表SCl论文 350余籥(总影响因 子1F>2200分:他引>21000次),获评2020年爱思唯尔(呼吸与胸外科)“十大中国高被引学者之一〞及2021全球学者库(胸心外科)学术影响力排名“全球第五〞;主编英文专著8部;获24项国家发明专利;国际专利1项;1项研究写入WHO新冠防治指南、1项研究列入美国临床肿癌指南(NCCN)1项研究肺癌预后模型被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Knight中心唯一推荐、1项研究被美国列入商业保险项目、4项研究被列入WHO全球慢阻肺指南依据。

  牵头制定首个无管微创手术 (TubelessVATS)国际共识、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国际共识。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排名第一)等4项省部奖。获2020年国家创新争先奖牌、广东台科技特等奖及202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创办了JTD和ATM两本SCI杂志。

  【出诊时间】

  沿江院区-胸外科

  周一下午

  病区负责人

  内科组负责人

  梁文华

  副主任医师

  • 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珠江学者,人民网“国之名医·青年新锐”

  •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助理

  •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办公室主任

  •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免疫治疗分会主任委员

  • 广东省医学会精准医学与分子诊断分会副主任委员

  • 国家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肺癌学组副组长

  •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成员

  • 阿里达摩院青橙奖首位医学获得者

  擅长肺癌、肺结节的综合诊治:肺癌新疗法(靶向及免疫治疗等)、精细化管理以及早诊早治(小结节鉴别及术后长期随访)等。

  主攻肺癌的综合诊疗及临床转化研究,曾于国际顶尖期刊NEJM,J Clin Oncol,Lancet Oncol,BMJ等发表100余项学术成果,总被引超过2万次。承担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项目5项,主持国内多个多中心临床研究。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2018年中国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完成人之一。作为主编/副主编著有《肺癌早期检测及诊断》专刊、《肺癌》《Lung Cancer》等。

  【出诊时间】

  大坦沙院区-胸外科-胸部肿瘤科

  周二下午

  沿江综合楼-胸外科-胸部肿瘤科

  周三上午,周四下午

  可通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众号挂号,或好大夫在线、百度健康等线上平台预约挂号

  外科组负责人

  王 炜

  副主任医师

  • 博士、副主任医师

  • 广东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委员、秘书

  •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 常委

  •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肺癌多学科治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 广州市高层次卫生人才医学骨干人才

  【出诊时间】

  沿江综合楼-胸外科

  周一下午

  可通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众号挂号,或好大夫在线、百度健康等线上平台预约挂号

  张亚雷

  副主任医师

  •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 2021年广东十大科学传播达人

  • 公众号“健康Talks”创始人

  •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控烟与肺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 广州抗癌协会分子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肺癌分会常委

  •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肿瘤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委

  【出诊时间】

  沿江综合楼-胸外科-胸部肿瘤科

  周四上午

  可通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众号挂号,或好大夫在线、百度健康等线上平台预约挂号

  何黄河

  主治医师

  • 主治医师

  • 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外科分会委员

  •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食管疾病多学科诊疗专委会委员

  【出诊时间】

  沿江综合楼-胸外科

  周二下午

  可通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众号挂号,或好大夫在线、百度健康等线上平台预约挂号

  病区护长

  邓  英

  主管护师

  • 主管护师,首届广东省老年专科护士,在临床工作十余年,先后负责全院护理质量、医院护理信息化建设,中国肺康复大会的举办,主持省级课题2项,院级课题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获得广东省护士协会优秀临床导师、广州市优秀护士、医院优秀护士、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参加全国QCC大赛获得优秀奖,广东省QCC大赛二等奖。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大坦沙院区

  (地址:荔湾区桥中中路28号,中山八路珠江大桥旁)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