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字数:2300阅读时间:4min
除了丹东草莓,网纹蜜瓜、阳光玫瑰葡萄、长颈牛油果这些原本平常的水果种类,在近年来也不断创出新高的零售价,成为了水果中的“爱马仕”。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高价水果是怎么回事。
▼
近日,某头部电商的爆款水果“丹东草莓”被爆出并非产自辽宁丹东,而是来自距离丹东市1500公里的江苏省,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在电商平台搜索可以发现,产自日本的白草莓售价过百元,产地辽宁丹东的草莓大果可以去到零售价四五十元,而同样规格的山东草莓的价格就在二十五元左右。也就是说,由于产地或品种不同,让同一类水果的价格相差了好几倍。
对此,不少网友纷纷吐槽,感觉被假丹东草莓给坑了。
水果界的“爱马仕们”
其实,除了丹东草莓,网纹蜜瓜、阳光玫瑰葡萄、长颈牛油果这些原本平常的水果种类,在近年来也不断创出新高的零售价,成为了水果中的“爱马仕”。
资料显示,2021年5月,在日本北海道的拍卖会上,两个“夕张蜜瓜”以270万日元(约合14.8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被拍卖成功,受到了民众的热烈关注。
这种产自北海道夕张,全身布满了白色纹路的蜜瓜,也因其高昂的价格被称为“蜜瓜界的LV”。
时间往前追溯几年,由日本的葡萄品种“晴天”杂育出的阳光玫瑰葡萄的价格也很高。早期售价曾被炒到200-300元每斤,尔后价格才逐步回落到几十元的区间。
其他,新进打入国内的来自澳大利亚的胭脂女王李,零售价也去到了60元左右,可谓是李子界的又一款爱马仕。
还有很多大家熟悉的水果如来自台湾的凤梨、新西兰的车厘子,又或大陆某些产区的橙子,虽然不至于堪称水果中爱马仕的程度,但也能在产地、口感、品质等的加持下,卖出比其他产区更高的价格,成为如今水果消费的新坐标。
凭什么可以卖得更贵?
那么,这些很贵或者更贵的水果,缘何可以卖得价格高昂呢?或许,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一做探究。
首先,对于农产品尤其是水果来说,产地天然就是重要的关联因素。在水果的相关资料上明确地写明,草莓是适应温凉气候、喜光耐荫的水果,而车厘子则是不耐寒、喜光、喜温、喜湿的果子。
因此,上述的丹东地区从地理环境上就有着极其匹配的种植条件,也能产出品质较高的草莓。同样的,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度之所以盛产车厘子,也是因为地处南半球,有着天然栽种条件的地区。
并且,地理位置和环境的不同,也会让同属一个类目的水果,细分出不同的品种和产生出不一样的口感。
譬如,外形都长得一样的“菠萝一族”,在台湾出产的是为凤梨,在口感上香甜化渣,削掉表皮后内部是不含内刺的;而普通的菠萝则不仅有内刺,还容易有酸味和涩感。两者虽属同一类,但在口感上却相差许多。同样的,还有诸如新西兰的奇异果和国内的猕猴桃,也会存在个头大小、酸甜度、肉质上的差别。
这也如《晏子春秋》所述,“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由于天时地利的生长环境不同,所以长出来的果子也就不同。在当代,不少水果的业界专家在调研时,也首先会从地理位置的匹配性以及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先天性上进行考察评估,然后再对当地适合做怎样的水果产业进行提议。
其他,还有一些杂交或衍生的水果新品种。
如当前在日本售价高达上万日元的方形西瓜,就长得和我们日常所见的西瓜非常不同,它不是圆的,而是方的。之所以能得到这种方形西瓜,是由于果农在成长过程中为西瓜套上了方形的模具,使其在束缚下生长。方形西瓜的特点是运输便利和适合包装送礼,但却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人工进行培育。
所以综合来看,这些有着地理优越性、新型品类、口感更佳的水果,在供求关系、价格是价值的反映以及品类稀缺性等经济规律的动态作用下,也就产生了更高的市场价格。
有必要追求高价水果吗
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水果中的“爱马仕”值得一试吗?
在某知名全国连锁水果零售门店,在与顾客交谈时就会发现,不少粉丝对于吃是有自己的要求的。“一个凤梨要四五十块,但我还是会买,确实比菠萝好吃很多。”李小姐表示。“像这种雪莲果,平时市场也没得卖,碰到了就想买来尝尝。”张阿姨正在让店长给自己孙子的果子削皮。
显然,在消费升级的今天,对于大多数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消费者来说,不管是带着好奇心的尝鲜,还是基提升生活品质的目标,为了买好一点而买贵一点,并不是问题。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今天的大众心声,吃更好的水果,是这种心声的反映。
并且,当前水果产业还是存在一定的品种单一、结构雷同的情况。
据数据显示,在当前的苹果市场中,“红富士”就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因此,有来自农业部门的专家认为,这种某一品类独霸天下的情况其实也会影响水果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从供给侧做一定的改革和优化,才能给水果产业提供新的出路。
所以,网红水果、水果界的“爱马仕”虽然有注意力经济下吸引眼球的噱头性,但也是有客观存在的条件的。
但是,尽管如此,以假乱真、真假混搭等让消费者踩雷的方式却是不被允许的。这些乱象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使得流通的产品名不符实,市场发生混乱。
因此,各种水果商和销售平台在塑造品牌、营销推广之余,也要遵守市场法则,为消费者营造真实、可信的购物环境,而不是“割一波韭菜”就跑。
正如研究电子商务的相关专家所建议的,“电商平台等销售企业应加强产品上架审核,应防止销售商真假产品混搭等现象出现。对于出现违规行为的商家,要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另外,鼓励平台企业建立和完善溯源体系建设,利用技术手段建立起透明供应链,让消费者可以放心消费。”的确,只有不断优化规则,才能帮助消费者减少买到江苏的丹东草莓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对于某些有着快消品属性的网红商品的定价,在交给市场的同时也可以有一定的合理指导,从而避免价格信号的失真。这样才更有利于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品质生活提供更好的价值,而不是只提供更高的价格。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