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专委会、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光明分院、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后海小学协办的“播汉字之种,育文化传人”小学低年级游戏识字线上教学研讨会召开。
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尚荣、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专委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深圳大学二级教授、教师培训学院院长叶文梓、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黄志红、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潘希武、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院长彭红玉等多位专家参与会议,与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界同仁,共享这场游戏化教学的饕餮盛宴。
活动上午的会议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肖海明主持。
当日,几位大咖纷至沓来,开启了干货满满的主旨报告。
尚俊杰教授以《新快乐教育——学习科学和游戏化学习视野下的未来教育》为题,从“学习:未来教育关键词”、“学习科学:让学习更科学”、“游戏化学习:让学习更快乐”、“新快乐教育:未来教育的方向”四个方面展开,为大家详细揭示了新快乐教育的内核和意义。
新快乐教育区别于快乐教育,不是让孩子玩得很快乐,而是学得很快乐,不是让学生获得表面的、浅层的快乐,而是深层的快乐,它以游戏化学习为特色,融合现代教学技术和创新学习方式,让学习更科学、更快乐、更有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为面向未来、适应未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和合格人才的未来教育。
他从研究、环境、课程、教学、教师、家长、学生七个方面介绍了新快乐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认可”、“每一个孩子都能学会如何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是爱学习的”……尚俊杰教授句句箴言,妙语连珠,为教师们介绍了新快乐教育这一崭新的概念,他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串联,化繁就简,不光更新了理念,拓宽了视野,更是从未来教育角度擘画了蓝图,让与会老师们受益匪浅。
叶文梓教授以《教育研发:中小学教育研究的新范式——以祖松梅校长魔盒游戏识字研究为例》为题,从教育研究范式演变、教育科研困境和科研、教育研发新范式三个方面展开讲座。
教育研究的范式经过了从经验型范式、科学型范式到多元型范式的演变,是人类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多元化的范式包括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实验研究、教育政策研究和教育研发。教育的发展必须要推进教育科学研究,取得成果的同时同样要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他以祖松梅校长及其团队为例,赞扬了该项目基于语文教学中实际问题——小学低年段识字难、识字慢、识字过程枯燥去探索解决办法和工具,不断实践。不仅有飞行棋、折叠卡等几十种线下学具,更有线上识字APP,这些属于典型的产品迭代和优化,深化了学生们的识字体验。这样才真正体现了教育研发的价值——“减负”、“提质”、“快乐”。
叶文梓教授的报告有的放矢,聚焦教学科研的关键性问题,立足于宏观的教育发展史角度,明确了教育科研的意义。他从阻碍教育科研发展的现象为切入口,又以具体实例为教师们解答了“怎么做”的问题。
祖松梅校长作为项目的负责人,从项目的萌芽期、发展期、蝶变期三个方面展开为大家介绍了探索游戏化教学之旅十五年走过的历程。
从于永正老师的讲座、一节语文课后偶然的灵感、一张手绘飞行棋到现在成熟的教学体系、“螺旋上升式”学具群、已经出版的“魔盒游戏识字”课程资源、“奇妙的汉字魔盒”APP;从最开始的小小备课组到现在日趋壮大的来自全国近三十个省、市超过一百人的实验教师团队;所教学生从懵懂稚嫩的男孩女孩到深圳实验高中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的少男少女。两项省级课题的申报、结题、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的获得……这些点点滴滴都是属于教育的幸福和佐证。
她的娓娓道来令人动容,十五年如一日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位教育人的初心和坚守。一个个教育故事相互交替,宛若交织在逝去时光长河中的晶莹的浪花,虽然伴随着时间远去,但是他们泛起的波澜,升腾而出的水汽,凝结成了七彩的光芒,持续闪耀在时间的长河中,激励着许许多多教育人的一往无前。
麻省理工大学访问学者辛海洋博士着重介绍了《奇妙的汉字魔盒》APP的研发进程和未来愿景。
他从APP的1.0版本谈起,讲述了奇妙的魔盒识字APP版本的迭代和嬗变。
奇妙的魔盒识字1.0版本以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为理论依托,从功能层、体验层进行产品的设计和优化,用技术去还原魔盒游戏识字的功能,包括幸运大转盘、飞行棋、测试答题等。
在与专家、一线教师的不断研讨中,项目组的观念不断得到更新,思路也更为开阔。注重合作性、积极性的奇妙的魔盒识字2.0版本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中。
在2.0版本中,除了页面设计等功能得到优化外,领土大作战游戏产生极大地发挥了APP交互性和联通性的优势。它结合学校线下的资源和相关奖励制度,根据积分、班级排名、菜园种植等系统性的游戏场景创建,同时还原教师教学场景、模拟教学流程和实体教具使用,让同伴之间可以相互协作、竞争。
它还增加了校与校之间的排名系统,进一步强化游戏的激励性质,培养游戏思维
对于未来的3.0版本,他表示将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细化游戏化的学习的原则。
3.0版本将借助AR、视频、动画等形式,让识字更加生动有趣。并借助该形式表达文字的故事、文字的缘起与演变,让学生通过文字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
辛海洋博士将AI技术和教育有机融合,从信息技术的角度为大家展示了新颖的教学产品和教学手段。相信在辛海洋博士团队的帮助下,游戏化识字将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随后,肖海明老师公布了项目组第三批实验教师。
线上交流研讨会下午场于14: 00开始,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的朱凌嘉老师主持。
第一节课例是由来自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的朱凌嘉老师带来的《魔盒游戏识字》线下教学课实录。
朱凌嘉老师老师本着儿童本位、趣味性、思维性、拓展性和实践性的原则,运用“探字源、传知识、练思维、增魔力、玩魔力”这些环节,采用快乐大转盘”“多音字花钟”“趣味识字扑克”等趣味游戏,领着孩子们打开魔盒,领略中国汉字的神奇,在孩子们心里播下汉字文化种子的课程。
第二节课例是由来自沈阳市皇姑区岐山路第一小学刘宇婷老师带来《魔盒游戏识字》线上课例分享。
刘老师以墨墨和和去汉字宫探秘寻宝为主题线索,借助“探字源、传知识、玩魔盒、练思维、增魔力”五个环节,逐步吸引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热情,用兵器贴纸作为激励学生学习识字的评价手段,调动学生在游戏中高效识字、趣味识字。
两节课例分别呈现了线下、线上的不同教学方式,为专家和老师们展现了魔盒游戏识字课程的不同应用场景,让在场观课的老师们看到了别样的低段语文识字课堂,线上会议室的老师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在评论区参与评课,老师们表示魔盒游戏识字课堂妙趣横生,让学生的自主识字真正发生,让原本枯燥的识字课程生发出快乐与灵动,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识字活动中。
【撰文】徐峰
【通讯员】杜秋实 王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