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先行 深圳示范③|系统改革触“灵魂”,司法体制焕“新颜”

南方+



依法集约简化程序性事项,疏通破产办理中的堵点痛点;率先完善跨境破产协作机制;推动加快出清“僵尸企业”,厘清债权债务;盘活资产227亿元,清偿债权总额258亿元……

这是成立了三年的深圳破产法庭拓宽审判职能,创新推动规则构建的成果,也是深圳在司法体制领域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的缩影。

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也是政法机关的一场“大考”。从法官、检察官职业化改革打破晋升“天花板”,到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的建立,在深圳,这场触及司法灵魂的改革始终在继续,力求在更高起点推动司法责任制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整体推进, 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稳步提升。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解决问题则是改革的动力。

早在2014年,深圳就启动了一场触及司法灵魂的司法体制改革——深圳率先在全国开展法官、检察官职业化改革,打破晋升“天花板”和“论资排辈”的旧规则,不断完善员额管理、绩效考核、监督制约、责任追究等机制,把深圳法官、检察官从“当官”这座“独木桥”上解放出来。

与此同时,展开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备受各界诟病的“审理者不裁,裁判者不审”得以根本解决。

近几年来,深圳法院在破产制度探索和审判机制改革上又走在全国前列。

成立仅三年的全国首家破产专业审判机构——深圳破产法庭围绕综合改革试点任务,把握关键环节,在个人破产、跨境破产、重整制度等方面重点突破,率先建成“法院裁判、管理人执行、机构保障、公众监督”的现代化办理破产体系。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生产力。在深圳这个以科技创新立市的城市,深圳还大胆探索和先行先试,出台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探索知识产权证据制度改革、完善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建立惩罚性赔偿机制,破解当事人举证难、侵权事实查明难、侵权违法成本低的实践难题。

“没想到12亿的纠纷,居然如此专业高效地解决了!”拿到深圳中院出具的司法确认裁定时,平某公司代理人和七方当事人颇为感慨。这是深圳中院委派商事调解组织,调配最优资源,推进在线司法确认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结果。

过去,调解员做完一场调解,调解当事人可能事后反悔,让各方努力功亏一篑。在线司法确认实现了调解成果当场固定、法律文书当场送达,保证调解结果有了法律保护,既减轻了诉讼审判的压力,也让市民邻里纠纷更快得到化解。

自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以来,深圳法院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司法确认程序与纠纷多元化解的有机衔接,合理拓展司法确认范围,充分运用委派调解机制,大力促进当事人选择非诉程序解决纠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

根据纠纷类型特点,深圳法院将知识产权、证券期货、涉外商事、婚姻家庭、劳动争议纠纷分派给专业机构开展调解。同时制定《律师参与先行调解工作流程指引》,发挥律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法律专业优势,使得诉前调解的成功率大大提升。

针对较为复杂的商事纠纷,深圳法院鼓励商事调解组织对委派调解纠纷实行市场化收费,有效调动调解组织的积极性,激励专业人才投入更多精力,精准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目前,深圳两级法院共引入特邀调解组织290家、特邀调解员2458名,其中律师调解员1312名、港澳调解员19名。

如今,深圳法院在社区、商圈、厂区等建立了三百多个诉讼服务站、非诉解纷工作站、司法确认室,在法院设立司法确认联络员,为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申请司法确认搭建便利桥梁。只需半小时即可完成司法确认,即时拿到裁定书。

同时,深圳法院前移办理诉讼阶段的部分程序性工作,开展诉前保全、送达地址确认、案件要素采集,固定无争议事实和证据,依法开展诉前评估、鉴定,约定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一旦调解不成进入诉讼,即可准确繁简分流、简化审判程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南山法院知识产权庭快速办结一宗涉嫌销售假冒伪劣口罩案,并将判决书电子版一键回流至检察院、公安机关。

案件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办结?这少不了深圳跨部门大数据网上办案平台的功劳。它让政法机关之间实现了电子卷宗、法律文书等办案信息的及时、快速、全程网上流转。

在深圳,刑事案件从公安侦查、检察院起诉,到法院审判全流程在网上协同办理;网上电子换押技术,让送达换押证从原来人工跑腿6次以上,变成网上批量盖章一步换押;法官办案有了人工智能辅助,办案周期平均缩短2.5天;“区块链”防伪取代纸质封条,办案各环节实现全流程监督……这是深圳率先探索政法跨部门网上协同办案新模式带来的可喜变化。

“过去是‘听音辨案’,每当走廊传来旅行箱滑轮‘轰隆隆’的声音,就知道是刑案案卷来了。”南山区检察院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如今,通过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已初步实现政法机关之间刑事案件的全流程贯通和电子卷宗共享,通过底层架构实现功能对接,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腿”。

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让立案侦查、批捕起诉、审判执行、刑罚执行整个司法闭环真正实现网上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全程监督,全面提升政法工作智能化水平,打破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

在2021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上,“深圳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成功入选“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十大创新案例”。

【策划】甘雪明 丰雷

【统筹】张玮

【撰文】邓子良

【海报】谢昊燃

编辑 孙梦圆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