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00后”“90后”将游戏和社交账号写进遗嘱,在法律层面可行吗?

南方法治
+订阅

banner

我们每天在网络世界中倾注着喜怒哀乐,构筑了平行时空里的另一个自我。当走到生命尽头,社交账号、电子邮箱、游戏账号……这些虚拟财产该如何处理呢?

近日,中华遗嘱库发布了《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并首次公布了“00后”遗嘱数据。数据显示,2020—2021年的立遗嘱人群中,“00后”一共有223人,近一年增长了14.42%。此外,2021年“90后”立遗嘱的有553人,较去年上升50%,截至2021年立遗嘱的“90后”达1204人。

摘自《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

摘自《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与其他年龄段人群不同,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是00后、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然而,在目前法律体系下,这些虚拟财产相关的遗嘱能发挥效力吗?

社交和游戏账号成常见虚拟财产

近日,21岁的小李来到中华遗嘱库订立了遗嘱,并特地向工作人员咨询游戏账号能否写进遗嘱。对小李来说,游戏账号的重要性不亚于房屋、股票和存款。

“小李是一名资深游戏玩家,他认为自己的游戏装备能值不少钱,特别提出将游戏账号写进遗嘱里。通过我们专业人员的起草,他的遗嘱不仅处分了现金和存款,还处理了游戏账号、微信账号、支付宝账号等虚拟财产。” 中华遗嘱库广东第一服务中心主任李欣悦告诉南方日报记者,除了游戏账号本身的价值,最让小李无法割舍的是他和朋友一起玩游戏的欢乐时光。处理好游戏账号,对他而言也是找到了情感寄托。

摘自《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

摘自《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不同,00后、90后的遗嘱中处理的财产更丰富,“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一个突出的特征,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是00后、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共收到445份内容涉及“虚拟财产”的遗嘱。

李欣悦介绍,在对虚拟财产的处理中,80%的人想留给亲友,20%的人希望朋友协助注销账号。那么,年轻人为什么想将虚拟财产写进遗嘱呢?李欣悦解释,他们为虚拟财产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和情感,希望自己的虚拟财产在受法律保护的情况下被继承。同时,虚拟财产看不见摸不着,将其写进遗嘱可让亲友清楚了解自己的虚拟财产有哪些。

“年轻人在遗嘱中纳入虚拟财产,也充分体现出法律进步、观念进步。” 李欣悦说。

法律有“留白”虚拟财产继承存争议

什么是虚拟财产?法学专家认为,网络产业的发展催生互联网虚拟财产,如网络游戏账号、社交账号、网络店铺等多种虚拟财产。广义的网络虚拟财产是指依存互联网而存在,具有一定财产价值的网络虚拟形态,如网络游戏币、社交账号等。

李欣悦介绍,《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民法典》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自然人合法的私有财产,可以依法继承。”“换句话说,只要是自然人合法取得的财产,不管是实体财产,还是虚拟财产,都应当视为遗产,可以被继承。”

然而,目前法律法规对涉虚拟财产的保护、继承尚有“留白”,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同理解。比如,哪些虚拟财产归属用户所有,哪类虚拟财产归属网络平台所有、平台可以自行处理,法律法规没有具体规定,存在争议。

李欣悦认为,把属于自己的虚拟财产写入遗嘱,是公民的自由,写了才可能将财产按自己的意愿处理。然而,记者查阅主流社交平台和网络游戏的服务协议发现,互联网公司普遍限制虚拟账号的继承,或缺少相关的条款加以明确。

如《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规定,非初始申请注册人不得通过受赠、继承、承租、受让或者其他任何方式使用微信账号;《支付宝服务协议》规定,用户标识和账户仅限您本人使用,请勿转让、借用、赠与,也无法继承,但支付宝账户内的相关财产权益可被依法继承。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表示,平台协议是一种格式条款,互联网公司可能会排除自身的义务,尽管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司法判例,但这样的条款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

陈凯认为,互联网公司限制虚拟财产继承,主要是基于保护用户隐私的目的,但这并不完全站得住脚,“除了保护用户的隐私,还要尊重他们的选择权,现在平台相当于剥夺了用户的选择权。相关的法律法规肯定会慢慢完善,或者有相应的判例来明确虚拟财产的继承。 ”

专家建议继承人可向平台主张权利

如何更好地保护个人虚拟财产,尊重其对虚拟财产的处置权?

陈凯表示,中华遗嘱库订立虚拟财产相关遗嘱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事人的意愿,结合平台规则、法律规定,并考虑将来有可能被法律认可的权利,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记者从广州公证处了解到,在目前的实践中,公证机构在办理网络虚拟财产遗嘱或者承继公证时,会重点审查立遗嘱人是否确系该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人,平台规则是否对该网络虚拟财产承继规定了明确要求,该网络虚拟财产是否被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所禁止等,以此确定是否可以出具公证书,从而帮助遗嘱人实现财富的传承。

广州公证处建议,当事人在订立虚拟财产遗嘱前,要先了解平台规则对网络虚拟财产享有特定权利或利益的有关规定。如果网络平台方以协议或者明示的单方平台运行规则等形式作出的运营规范和政策,对该网络虚拟财产作出了相应限制规定的,则不适宜订立遗嘱或继承。

“像游戏装备、虚拟货币等都是有价值的,判断这些是财产没有太大的争议,但现在都还是理论上的,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因为没有法律规定,也确实存在一些不一样的看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认为,“遗嘱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应该是有效的。继承人可以拿着遗嘱向平台主张权利,平台不同意的,可以向法院上诉。判得多了,法院积累的经验多了,有了统一的裁判规则了,就可以推动立法。”

【记者】吴晓娴

编辑 吴昂霖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