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荏苒,人的记忆或会渐渐模糊,但留存于舌尖的味道却难消散。在惠阳良井,作为惠阳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的连和饼家,味道飘香近百年: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婚庆宴会的喜饼,还有年货必备的合桃酥、花生酥、咸切酥、云片糕、四方糕等传统糕点,一直让当地及周边群众“食过返寻味”。
记者来到位于良井镇省道357线旁的连和饼家生产车间,第三代传承人周惠明和第四代传承人周梓桓正在忙碌着制作年货合桃酥。
合桃酥是一道传统点心,因有核桃、口感酥脆,故名“合桃酥”。
周惠明告诉记者,制作合桃酥,材料配比很重要。
周惠明:最重要是酥油和鸡蛋,靠它们来松化。因为我们做合桃酥没有添加其它的东西,都是原汁原味的,做出来的和市面上那些有添加的口感会不一样。
除了合桃酥,连和饼家还会依时节做点心,例如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婚庆宴会的喜饼,还有年货必备的花生酥、咸切酥、云片糕、四方糕等传统糕点。有些离乡多年的人回来后也会专程找上门,似乎只有吃了这些“几十年味道都没有变”的糕点,才算找回了家乡的味道。
连和饼家的历史可追溯至1928年。那一年,周惠明的父亲周桂兴17岁,为了谋生,向家族中的一位师傅学习糕点制作手艺。而后,周桂兴和妻子以家庭作坊的方式,做起了制售传统糕点的小生意。由于糕点真材实料、价格实惠,符合当地人口味,周桂兴制作的糕点逐渐成为当地街坊追捧的美味。周桂兴后来把这传统手艺交棒到儿子周惠明手中,周惠明再教给周梓桓传承下去。
周梓桓:现在市面上纯手工制作的食品越来越少了,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学这种传统手艺了。我就想着回家来承接这个手艺,并传承下去。
周梓桓作为新一代传承人,开始尝试新包装和打开新销路。他们多次与网络平台合作,以传统糕点“月饼”为媒介推广中秋节的节日文化,唤起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他们还尝试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并通过现代便捷物流体系,把产品卖到市外、省外乃至境外。他们还在包装盒上花心思,注入惠州文旅元素,讲述品牌故事,让食客吃出美味、吃出内涵。
随着惠阳乡村游的兴旺,良井镇正在创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点,到良井游玩的客人越来越多。周梓桓也希望能抓住这个时机,让更多人知晓连和饼家的传统技艺和美食。
周梓桓:现在城市人比较向往农村的田园风光,良井的人流多了,客人们都比较喜欢传统的东西。
老味道几十年如一的背后,是连和饼家一代代人的坚守和传承。从1928年到2022年,周家几代人只做一件事——用心做好饼。如今,这份坚守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2022年,连和饼家获得“惠州手信”50强、“惠阳老字号”等荣誉称号;今年,连和饼家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又获得惠阳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周梓桓希望将传统糕点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将百年品牌经营好,守护好家乡的味道。
惠阳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文学群 李俊杰
编辑:陈丽 包寒
原创 转载请注明:惠阳区融媒体中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