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本网络文学作品,你可能会读到——
描写中国工程人在非洲披荆斩棘20年的《在阳光眷顾的大地上》
倾情讴歌不为常人所知的导航卫星研发者科技报国情怀的《北斗星辰》
开启敦煌壁画修复领域的职业画卷的《他以时间为名》
记录父辈入海南经济特区打拼史的《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点开网文评论区,你可能会发现——
“野生课代表”围绕《学霸的黑科技系统》里的“周式猜测”“孪生素数猜想”“角谷猜想”等,自发整理知识点、答疑解惑,形成“科普氛围组”
很多书友在天瑞说符《我们生活在南京》评论区里,探讨无线电知识
2021年,书评区里的“物理”出现7万次,“化学”出现1.6万次,连“高数”都出现超5000次……
4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以包括阅文集团等平台在内的行业数据为分析蓝本,从内容题材、内容消费、创作生态、网文IP和网文出海5个层面分析网络文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特征。
报告指出,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展现出不俗的社会价值与文化责任感,也呈现出继往开来、气象一新的风貌特质,已成为大众创作、全民阅读的中国故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刘玉宏表示:“在时代环境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下,中国网络文学的历史使命与文化责任发生了改变,网络文学以其立足当下的现实题材、展现未来的科幻题材、结合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精神的历史仙侠题材和日益攀升的海外影响力,成为大众创作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和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题材转向:现实、科幻题材崛起
2021年是特殊的一年,受建党百年、抗击疫情等重大社会议题影响,及过往国家和平台的号召扶持积累推动,越来越多的行业一线从业者涌入创作队伍,用网文记录行业发展、时代风貌,侧写中国当代的经济腾飞与科技发展,使网络文学成为普通人记录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据统计,网文作家创作角色职业覆盖超过188种,医生、运动员和互联网从业者是网络作家笔下最青睐的3个职业。在阅文集团“白金”“大神”作家中,大学以上学历的人数超过75%,其中理工科占比超60%,包括教授、技工、律师、法官、军人、医生、编剧、白领等各类职业技术要求较高的种类,行业技术含量十分“硬核”。
报告显示,大众创作推动了网络文学题材转向,现实题材和科幻题材快速崛起,历史仙侠等传统题材也表现出精神内核的蝶变,多元化内容格局已经成型。
与此同时,科幻题材已成为网络文学的五大品类之一,是科幻小说本土化的重要路径。在过去的5年间,仅阅文集团旗下创作过科幻小说的作者数量就增长189%,达到51.5万人次,天瑞说符的《我们生活在南京》更是斩获了中国科幻小说最高奖项“银河奖”,这也是他继《死在火星上》之后的又一部荣获银河奖的作品。
中国故事既要记录当下也要立足传统。报告指出,网络文学发端于传奇话本、明清小说,中国古典文学的基因根植其中。
随着年轻一代在快速发展的叙事下崛起,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网络文学的“侠义精神”和包裹在古典表达下的精神内核也发生转向,主人公的个人奋斗再度与家国叙事相结合。比如以《山海经》《搜神记》为故事背景的《镇妖博物馆》;塑造新版名门女将群像,唤起读者对家国命运关注的作品《嫡长女她又美又飒》。
“网络文学为全民阅读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欧阳友权认为,网络文学促进了公众阅读的习惯,特别是在当下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网络文学在一定意义上助推全民网络阅读。与此同时,网络文学还应该为青少年提供适配的优秀阅读产品,内容健康、故事精彩,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相统一,这样的作品才能够更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网络文学推动全民阅读发展:Z世代引领新气象
第4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网络文学用户总规模达到5.02亿,较去年同期增加4145万,占网民总数的48.6%,读者数量达到了史上最高水平。
其中,北京是网络文学用户最多的城市,其次是上海、重庆、广州、成都,山东是网络文学阅读大省。报告提出,网络文学以独特魅力,持续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的发展,并不断吸引Z世代(1995至2009年间出生的人)作家读者涌入,为全民阅读注入活力和新生力量。据阅文集团数据,2021年阅文新增作家中“95后”占比超80%,起点中文网2021年的新增用户中95后占比超60%。
同时,Z世代也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内核。Z世代的网文审美更加多元,都市、仙侠、历史题材他们爱看,科幻、现实也爱看。据阅文集团数据,科幻题材读者95后占比达六成,现实题材读者Z世代占比超四成。
其次,随着网络文学的精品化、主流化以及题材转向趋势显性化,阅读网络文学不再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而逐步成为Z世代知识学习的入口,在评论区讨论“硬核”科学成家常便饭。
此外,由于Z世代成长于快速发展的中国,民族自豪感表现更强烈。2021年“中国”一词在读者评论中累计出现超30万次,过去3年累计近百万次。
在书评区,随处可见的是读者在作品情感的激发下,表达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科技发展等软硬实力的骄傲之情。如有读者给阎ZK《镇妖博物馆》留言:“字里行间闪耀的,是民族五千年来思想碰撞、锤炼、铸造的光芒。这既是我们民族的历史,也是我们民族曾经的传奇。”
也有书友在卓牧闲《老兵新警》的书评区表达对人民警察的敬意:“没有人生而英勇,他们只是选择了无畏。他们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安德明看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全民参与的过程当中,网络文学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交流模式,作为‘人的延伸’,新媒介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使得我们能够在创作和阅读两个层面实现更广泛的全民参与。”
他表示,“全民阅读为我们新时代的文明创造、为国家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在这一点上,网络文学发挥了重要影响力。”
【记者】黄楚旋 刘长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