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邹旭诊室故事】栏目是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邹旭教授带领团队开办的专刊栏目,将围绕邹旭诊室里发生的真实案例,有故事,有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有专业的医学剖析,同时介绍一些效果确切、操作性强、简便廉验的日常调理小妙招,以达到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的作用。
诊室故事
55岁的陈先生,2年余前开始出现反复胸闷痛,通常活动后即可诱发症状,每次持续时间短,虽然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但这种反复的不适还是严重地影响了陈先生的生活。为解决胸闷痛的问题,陈先生在去年9月份到邹旭教授门诊寻求中医治疗。
陈先生初诊时精神欠佳,自诉活动后反复胸闷胸痛,时常头昏,身重乏力,口干口苦,晨起时尤甚,晨勃减弱,腰部酸痛,眠差,大便不爽,难解干净。既往有慢性胃窦炎、慢性肛管直肠炎病史。2021年8月体检发现尿酸高655.3μmol/L;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ST-T段未见异常;心脏彩超见左室壁运动正常,心内未见异常结构。
邹教授诊脉查舌结果示,脉象为长桑君脉法中的浊脉,脉滑而弦,尺脉偏弱;舌象淡胖,苔薄白,边有齿痕。邹教授考虑诊断为1.可疑冠心病;2.高尿酸血症;3.慢性胃窦炎;4.慢性肛管直肠炎。
中医方面,邹教授结合舌脉结果,通过经脏腑辨证,考虑其病属六经的少阳郁火、阳明有热、太阴湿盛、少阴虚寒,病在心脉、胃肠、三焦,其中上焦火旺,中焦痰阻,下焦虚寒。遂予归一饮促进升发,柴胡、黄芩、黄柏、赤芍和枢机、清解郁热,皂角刺以拔毒消胃肠溃疡,龙骨、牡蛎等重镇之品以降火潜阳,石菖蒲加强祛湿化痰,桂枝、茯苓、猪苓取五苓散之意,增强利湿之力,五指毛桃以益气健脾。共21剂,水煎服,日1剂。
同时嘱咐患者平素注意多晒太阳,适量运动,多出汗,如果出现胸闷痛加重,持续不能缓解时,需立即至医院完善心电图等检查,排除急性缺血性心脏病。除此之外,还必须注意饮食,避免尿酸持续升高。
患者服用上方3月后,自觉状态较前改善,头脑较前清醒,夜间偶有胸闷痛发作,日常活动及轻量运动时未有诱发,仍时有腰部酸痛、口干口苦等。舌淡胖,苔微腻,脉偏浊,弦而滑。邹教授用药在前方基础上去石菖蒲,添路路通行气活络利水,王不留行通经行瘀,白英清热解毒利湿,杜仲益肾强筋。
今年3月,患者再次复诊,诉现已无胸闷痛等不适,少许胃胀,眠可,大便通畅。近期复查尿酸已降至426μmol/L。舌象暗胖,苔黄腻,脉滑略浊。此次邹教授的治疗重点为化湿利水通三焦,故予茯苓、苍术以渗化腠理之水饮,半夏、厚朴、枳实、槟榔行气畅中焦,滑石、通草泄下焦湿浊,大黄通腑泄浊。共14剂,平素可间中服用此方以巩固疗效。
邹教授指出,患者初诊时脉浊,弦而滑,尺脉偏弱,根据长桑君脉法理论,浊脉代表阴阳不分的浑浊,且浊阴独胜,浊阴成形会阻遏气机,湿邪痰浊内生。而痰湿的生成主要是因为肝气不畅,脾虚不运,致水湿内停,遏阻中焦,中焦枢机不利,胃、胆二腑则郁而化热生火,故见口干口苦;郁火炼津成痰,痰阻脉道,久则成瘀,湿邪、痰瘀痹阻心脉,故可见胸闷痛;湿邪上蒙清窍,流滞肌腠,故见头昏身重;胃与大肠同属阳明,胃火循经传大肠,且中焦湿邪流注下焦,故见大便不爽,胃肠炎症;三焦不通,各脏腑沟通减弱,脾精不可濡肾,心火不可温肾,肾水无以敛心火,肾阳无以振脾阳,故致脾愈虚,肾愈弱,心愈旺,故见失眠、腰酸、晨勃减弱。
整体而言,患者诸多症状均由湿所致,湿郁火生,湿阻气机,湿滞成痰致瘀,最终导致各脏腑功能受遏,机体代谢失常。而这正是该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的病机基础。邹教授在整体认识患者病机后,首方以清热利湿,解郁降火为主,佐以五指毛桃补脾健运。
二诊考虑患者邪滞体内日久,痰与瘀结,故症状迁延,治疗时则加强通经化瘀之力,同时下焦失于温煦多时,故予杜仲益肾补阳。再服三个月后,患者痰瘀渐化,故此时治疗的重点则以化湿通利三焦为主,治疗上采取“调门”的祛湿方法,即开鬼门,通魄门,以加强行气化湿利湿,使湿邪从表、从下焦而走。
除此以外,强调患者多运动,多出汗,这也是为了能打开鬼门,促进湿邪外排。最后痰已化,瘀得行,湿可祛,三焦通利,自然症状缓解,尿酸下降。
认识高尿酸血症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的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渐升高。高尿酸血症不仅是痛风的早期阶段和理化基础,同时也是引起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高尿酸血症是指正常饮食状态下,不同时间2次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相当一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可终生不出现关节炎等明显症状,则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但此类患者也会有高尿酸带来的肾脏损伤等危害。而痛风则是高尿酸血症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或软组织引起关节炎或皮肤病变等。
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原因,在中医看来,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多数脾肾不足为主,脾为后天之本,脾胃健运失司,则水谷不化,津液不布,水湿内停,湿浊内生;肾为先天之本,肾脏气化无权,开阖无度,则湿浊不能排出体外。同时脾肾亦会相互影响,脾主运化,依赖命火温煦,肾主水,则需脾精的濡养。
外因则多以痰湿、血瘀为主,痰湿流聚凝结停于皮下、流注关节逐渐造成关节疼痛、肿胀和屈伸不利,进而发展为痛风。而痰浊久停则致瘀,不通则痛,这亦是高尿酸血症发展成痛风的原因之一。
邹教授认为,脾肾两脏发挥功能及相互影响时均需通过三焦作为“通道”,而三焦易受湿邪所阻,故湿遏三焦是高尿酸血症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在治疗上,多采取祛湿泄浊的办法,使三焦气机通畅,则可恢复脾肾功能,水谷得运化以输布全身,水湿得气化以排出体外,湿化痰去,自然尿酸得降。
防治高尿酸血症小妙招
1. 控制体重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患者常伴有肥胖,减重可降低尿酸水平,对减少痛风的发生发作有益处。邹教授建议每日晒太阳30分钟到1小时,配合适量的运动,尚未出现关节病变的患者可以选择慢跑15-20分钟以达到汗出的目的。这是因为晒太阳有助于腠理打开,配合运动,可使湿气随汗从肌表外泄。
2. 限制饮酒
酒精是导致痛风发作的风险因素之一,不同种类的酒对痛风发作的影响不一,其中啤酒和烈性酒可明显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这主要是因为酒精不仅会导致尿酸产生增加,还会减弱尿酸的排泄,使尿酸水平突然升高。
3. 多饮水
增加饮水量可减少痛风发作次数,减低血尿酸水平,增加排尿量从而促进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尿酸盐结晶沉积。在无肾脏病、心力衰竭等禁忌下,高尿酸血症患者建议每日饮水总量达3-3.5L,可以选择小分子弱碱性水或柠檬水。
4. 控制饮食
高尿酸血症患者提倡低嘌呤、低脂肪和低盐饮食,不宜进食过多糖分(尤其是果糖),如苹果、龙眼、荔枝、柿子等水果;不宜多食香菇、草菇、芦笋、紫菜、海带及粮食胚芽等嘌呤含量较高的植物性食品;绝大多数瓜类、叶菜类蔬菜均为低嘌呤食物,建议食用。肉类方面,高尿酸血症患者建议选择白肉,以瘦肉为主,并且注意烹调方式,腌制或熏制、油炸、煎制或火锅等烹饪方式均不提倡;并且要减少海鲜此类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往期推荐
邹旭诊室故事 | 血糖顽固难控制,清泻三焦止消渴
邹旭诊室故事 | 泄泻缠绵难自制,寒温并治痊痼疾
邹旭诊室故事 | 口腔溃疡总不好?引火归元是关键!
邹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胸痛中心主任、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二届全国杰出青年中医,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擅长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传染病及内科疑难杂病。
2020年9月,辽宁、上海、广东支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代楷模”称号,邹旭担任国家援助湖北第四支中医医疗队广东团队领队、武汉雷神山医院C6病区负责人、国家卫健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冠肺炎重症巡查专家组成员,并获得广东省委省政府“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广东省委宣传部省卫健委“广东好医生”、广东省卫健委“抗击新冠病毒最美逆行者”、人民网“人民好医生”等称号。
在圆满完成援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后,2021年初驰援河北邢台,6月支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7月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云南工作组专家飞往云南瑞丽,多次协助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救治新冠肺炎患者。2021年获中央文明办、国家卫健委“中国好医生”称号。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岭南邓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邹旭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