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佛北战新产业园同样适用。7日记者从佛山市生态环境局三水分局获悉,该局结合职能,为佛北战新产业园高质量发展设定了十条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其中指出要淘汰UV光解等低效落后工艺,多途径创建“无废园区”。
佛北战新产业园发展要讲“生态账”。三水区档案馆 李东 摄
开展“两证合一”试点减少企业重复申报
总面积487平方公里的佛北战新产业园已经省政府同意,纳入广东省大型产业集聚区。其中核心起步区在佛高区云东海生物港(在三水),同时三水区境内还有4个核心区。
今年一季度佛北战新产业园就带来惊喜,当时佛山安排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02项,总投资1354.0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7.22亿元。其中,佛山战新产业园一季度集中开工重大项目共26项,占一季度集中开工重大项目总数四分之一,涵盖了21个产业项目、4个基础设施项目、1个民生项目。
随着进驻项目越来越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新课题,其中如何让企业做好环保管理是一门大学问。
为此,在措施中提出将准简化审批流程,即重点推进各镇政府(街道办)编制区域环评报告,通过将佛北战新区的产业发展融合到各区域环评报告中,科学确定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规模、布局等,合理设定产业园区内项目的准入和风险管控。对符合改革要求的项目实行告知承诺制、精简环评内容,实现“企业减负、报告简化、审批高效”的审批制度改革目标。
“我们会开展‘两证合一’试点,构建联动管理模式,选定水都工业园纳入佛山市‘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两证合一’的改革试点,促进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管理深度融合,减少企业重复申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管理效能。”该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会强化园区规划环评的引导约束作用和排污许可证的“兜底”监管作用,率先在园区内实现以排污许可制为固定污染源核心管理制度的“一证式”管理体系。
三水将对省市区重点工程和对佛北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好项目、大项目,提前介入、专人负责、全程服务,跟踪项目环评审批、排污许可等行政许可事项的办理进度,通过成立工作专班、集体会商等方式高效服务项目开工建设。
并且该区会结合“企业接待日”制度,在日常管理中定期采取现场走访、座谈会、面对面接待等方式帮助佛北战新区企业主动转型升级、减污降碳,做优做大绿色产业。
“污水+废气+固废”统一科学处理
在帮扶企业做好管理同时,佛北战新产业园还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绿水青山”。
为此,三水首先结合水环境功能区规划管理,开展工业园区排水体系规划,引导园区污水集中处理;推动行业污水治理、“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高工业企业水污染防治水平,削减入河排污量,保障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环境质量与环境容量。
对于废气处理,佛北战新产业园将引导企业从源头上使用低挥发性的原辅材料,指导企业做好废气收集处理,淘汰UV光解(利用特制的高能高臭氧UV紫外线光束裂解工业废气)、低温等离子等低效落后的治理工艺,降低企业安全隐患。
“我们会指导企业使用高效合理的废气治理设施,避免企业在治理设施上重复投入,并让企业在日常运营中按时更换喷淋水和活性炭,确保废气达标排放。”该负责人指出,还会对佛北战新区项目施工工地落实扬尘防控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园区的扬尘污染。
此外,未来的佛北战新产业园将提升固废配套能力,以“无废城市”建设多维度打造“无废园区”。比如要利用铝灰渣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生活垃圾焚烧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项目、焚烧灰渣填埋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
至于环境违法行为,当地将贯彻包容审慎行政处罚原则,对于符合不予行政处罚的轻微违法行为推行限期整改措施,并且通过专项整治、交叉执法和跨界联合等方式加大对散、乱、污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情况。
■延伸
“十四五”三水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要超90%
2021年三水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为319天,优良天数比例达87.4%,这是在当地产业结构能耗高,大气治理难度大、压力大实现的新突破。
当下,三水正处于佛北战新产业园建设的重大机遇期,产业、城市加快发展,人口持续增长,对生态环境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为此,佛山生态环境局三水分局编制三水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紧扣2035年美丽三水基本建成的目标,围绕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成四大战略方向,实施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的生态环境工作。
根据规划,三水将实施十项重点任务,包括统筹推进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治理、水环境质量改善、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乡村生态振兴、治理基础能力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细化成措施共132项。
从具体指标方面看,当地规划共设置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4个方面共13项指标。规划提到,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0%以上,PM_2.5年均浓度控制在30μg/m^3以下;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比例完成省市下达目标、劣Ⅴ类水体比例为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80%以上。
而且规划还描绘出三水绿色发展图景,即到2025年,高品质水韵绿城建设阔步前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更加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建设、广佛跨界河涌治理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系统安全性稳定性显著增强,生态屏障更加巩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南方日报记者】尹辅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