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外声声啼布谷,青郊应及试春耕。”随着天气回暖,春雨滋润,一年一度的春耕备耕时节已到,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韶关武江区扎实推进有关工作,孕育新一年的希望。
近日,位于龙归镇的武江区乡村家庭农场传出“轰轰”的机械声,农户驾驶着拖拉机来回穿梭于田间翻土;奇石村的几位种粮大户在这里开展联合作业,他们将各家的高速插秧机农机集中到了一块,轮流到各家田地帮忙耕种,互帮互助。

据武江区农业农村局介绍,目前武江全区的春耕备耕工作进展顺利,各乡镇将在4月15日之前基本完成早稻插秧工作。今年武江同步推进粮食、蔬菜两个重要产品的种植,粮食方面主要为水稻和旱粮,包括玉米、番薯等。

“今年因受疫情影响,对农业生产最大的负面影响就是农资和化肥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今年的复合肥价格同比上涨70%,农民种粮亏损较严重。”武江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培华告诉笔者,为解决该问题,武江区农业农村局采取了多种措施助力农户生产,一是通过技术革新,倡导施用有机肥,让农户大量种植绿肥,例如:紫云英、油菜花,以此改良土壤的肥力,减少农户对化肥的依赖;同时,武江区农业农村局认真落实垦造水田项目培肥方案,将采购一批商品有机肥送到田间地头,支持粮食生产。二是采取“水旱轮作”的耕种办法,上半年水稻,下半年种旱粮,有助于改善土壤品质,优化农产品效益。三是引进新型品种种植,今年武江率先引进巨型稻,巨型稻亩产是常规稻的两倍,而且水下可以养一些鱼虾,增加农民的收入啊,提高种粮效率,现已完成育秧,正在进入这个插秧的环节。

“区农业农村局今年还继续争取了社会化托管服务项目,面积约1.6万亩,将对农户的水稻进行统防、统治和集中对病虫害的预报预测。我们还会组织农户和农机大户进行联合作业,借此提高耕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杨培华说。
【全媒体记者】范永敬
【通讯员】陈励 封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