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被称为“女人茅台”的华熙生物公布2021年报,全年营收49.48亿元,同比增长87.93%;净利润为7.82亿元,同比增长21.13%,销售毛利率为78%,净利率为15.67%。
乍一看数据很漂亮,但对比往年,2016年至2020年,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分别为36.75%、27.17%、33.56%、31%及24.5%。到2021年,净利率创下近6年来的新低。玻尿酸生意不好做了吗?
》生物科技公司已成护肤品公司
华熙生物将自己定义为一家赋能整个生物活性材料行业的技术公司,以做玻尿酸原料起家。
早在2019年,全球玻尿酸原料销量前五均为中国企业,合计市占率超70%, 其中华熙生物的全球市占率更是接近39%。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生产商,确实名不虚传。
但这两年来,随着原料市场的饱和,以及玻尿酸行业下游的火热,华熙生物的营收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功能性护肤品业务的营收占比,已经从2018年的约23%增加至2021年的约67%,成为第一大业务。
财报显示,华熙生物2021年收入结构中,功能性护肤品营收达到33亿元;原料产品收入占比为18.29%,医疗终端产品为14.15%。
目前,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四大子品牌矩阵业已成型。其中,2021年全年“润百颜”与“夸迪”两大子品牌收入近10亿元左右,“米蓓尔”与“BM肌活”两个子品牌收入超过4亿元。
》食品业绩贡献不足1%
但在营销成本逐渐走高、竞争对手纷纷拓展业务边界的背景下,功能性护肤品没有给足华熙生物安全感。华熙生物开始把目光投向口服玻尿酸食品。
去年年3月,华熙生物正式打出“可食用玻尿酸”的宣传,号称是企业功能性食品业务的发展元年。
财报显示,华熙生物已经推出三大功能性食品品牌,玻尿酸水品牌“水肌泉”、透明质酸食品品牌“黑零”、透明质酸果饮品牌“休想角落”。
尽管气势搞得很大,但功能性食品业务,在华熙生物的2021年整体业绩贡献里只有不足1%。一年多过去了,其相关的玻尿酸饮品、玻尿酸软糖、玻尿酸果冻、玻尿酸白芸豆益生菌压片等产品的销量,可以说忽略不计。
》营销费用远高研发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创板里,理应是技术先进、研发给力的,但在华熙生物的财报里,似乎有点偏差。
年报显示,华熙生物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销售费用分别为2.84亿元、5.21亿元、10.99亿元,占同期营收的22.49%、27.62%、41.74%。
刚刚过去的2021年,华熙生物销售费用高达24.36亿元,较2020年增长121.62%,销售费用占总营收比例达到49.23%。而同期的研发费用仅为2.84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只有5.75%。
从2016-2021年,华熙生物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396万、2572万、5287万、9389万、1.41亿和2.8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35%、105.56%、77.59%、50.16%、101.42%。
研发投入占比如此之低,销售费用占比如此之高。
对于这个问题,华熙生物回复表示:透明质酸原料领域已经处于技术成熟阶段,不能完全只看其研发投入占比,而忽视其研发成果。
》营销频翻车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华熙生物庞大的营销费用的边际收益正在下降。目前的营销努力并没有推动利润增长,反而降低了华西生物的利润增长。有分析者表示,未来,如果营销费用继续居高不下,增收不增利将成为困扰华西生物的一个大问题。
在营销边际效用明显下降的同时,频繁的营销翻车事故也持续影响着华熙生物的品牌形象。10月15日,华熙生物的品牌旗下的一个护肤品牌选择了一个有争议的主播代言,并使用了不恰当的推广文案,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品牌危机;11月3日,在李佳琦直播室购买华熙生物旗下一款产品的消费者,发现付款过程中存在价差问题,引发公众愤怒。
此外,上个月,华熙生物米蓓尔与恰恰瓜子联名推出的“瓜子脸面膜”上市,惹来一片吐槽,跨界的确能快速吸睛从而实现品牌高度曝光,但如果操作不当也会演变成大家口中的吐槽案例。
【记者】李劼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