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这可真是给我们镇街小孩的大实惠!”4月1日,东莞市教育局针对东莞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政策的有关改革优化事项进行了详细解读,得知参与今年中考名额分配的优质高中增加3所后,麻涌镇古梅第一中学学生家长黄智蕴十分振奋。
黄智蕴的小孩即将在今年参加中考,目前成绩在校内中等偏上,虽然希望孩子能“冲击”优质高中,但家长和考生都“心里没底”。“名额分配学校多了,我们学校起码就多了十几二十人能去‘八大校’,那我小孩机会就更大了,这真是个福音!”
实际上,不少来自镇区的考生受制于初中办学水平、镇街经济发展等原因,即便在学校是数一数二的尖子生,也可能无法通过中考考取心仪的优质高中,进而导致镇区初中的口碑、生源、师资等逐渐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能让优质学位覆盖更多学生、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一方面,东莞自2007年起开始实行名额分配政策,并将比例从最初的25%逐步调整至50%,学校数量也从5所增加至8所;另一方面,自主招生的类别也从原有的学校自定项目,扩展到增设高水平运动队、艺术团、科技社等项目,名额占比从5%提升至8%。
教育微发布会现场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东莞不断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表面上看,它只是为部分考生送去“实惠”,但中考招生改革的一小步,却是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的一大步。
既要响应国家政策
也要迈出“先行先试”步伐
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第3条指出要“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适当向农村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而在《意见》出台的9年前,东莞就已经实行优质高中名额分配的招生办法,将东莞中学、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等传统“五大校”面向全市招生计划数中划出部分名额,按比例平均分配到各初中,根据考生在校内的中考成绩排名及志愿择优录取。
东莞外国语学校校长尹效登
“这一改革需要行政部门有很大的魄力,也要在响应国家政策方面有坚决的执行力。”东莞外国语学校校长尹效登认为,随着东莞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城市地位越来越高,老百姓对于高品质教育的期待也与日俱增,“名额分配其实就打破了原有的‘唯分数论’,让更多孩子有机会就读优质高中,这是教育公平的关键。”
去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双减”)。“双减”第18条指出应“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
在扩大名额分配范围方面,东莞也已经先行一步——参与名额分配的优质高中“指标到校”的名额比例从最初的25%,逐步调整至50%,如今又将原有的5所学校增加至8所学校,这意味着考生能够就读优质“八大校”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那么所谓的“大大增加”究竟是多少呢?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教务主任杨琼洲向南方+记者算了一笔账:2021年东莞“指标到校”名额共有2591个,大约占全体户籍考生的6%,平均十六七名考生中有1位可以通过名额分配去优质高中;而经过调整,今年预计名额分配总数将超过3000个,平均到每所初中大概10名考生就有1名可以入读“八大校”,“这对于薄弱初中来说是非常利好的消息。”杨琼洲说。
在自主招生方面,今年3月公布的《广东省2022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实施办法》明确指出,公办学校自主招生比例控制在学校年度招生计划的10%以内,选拔具有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体育、艺术、科技等特长特色类型招生均纳入自主招生范围。
据了解,东莞中学、东莞六中等学校已经连续多年参与学校自定项目类招生,在音美舞、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均成果显著;2021年东莞开展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同样被省教育厅推荐至全省其他地市参考学习,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省里要求自主招生的比例不超过10%,今年东莞把比例上调到8%,我认为这是稳扎稳打的策略”,东莞中学教导处副主任刁宏垠表示,“以后可能也会做高水平文理特长生的招收,以对接高等院校的强基计划,这既满足了不同类型的学生报考优质高中的需求,也为东莞特色高中的发展打好了基础。”
优质学位覆盖面更广
教育良性循环行稳致远
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必有“改革阵痛”的过程。名额分配范围的一再扩大,对于学校来说即不得不面对生源变化带来的短期影响。
例如新加入名额分配的东莞六中每年招生总数是1350人,2021年该校划定的统一分数线为662分。据统计,去年该校700分以上考生有200余人,662至700分的考生有1100余人,生源素质相对均衡。
今年,杨琼洲预计该校的随迁子女名额数将大幅减少,即所谓的“高分尖子生”减少;同等条件下招生计划数减少、统一分数线将提高,而“指标到校”的600余名考生的分差梯度难以控制,可能导致新高一学生的生源水平不甚相同,给教育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
“但名额分配具有长远的利好意义,薄弱初中考取‘八大校’的学生越多,学校的办学积极性越高,对于镇街的教育、经济均衡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杨琼洲说,“薄弱初中的学生进入优质高中后,会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拥有一批素质高的同学,将来毕业工作了又会反馈家乡,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也是教育为东莞整体发展作出的贡献。”
具体而言,从学生角度讲,扩大名额分配范围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减缓初中的择校焦虑和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优秀的小学生可以在家门口的初中升入优质高中,也会让薄弱初中的教师增强成就感,防止生源和师资力量的流失。
从学校角度讲,新增的3所公办高中办学实力强、社会认同度高,本身就承载着老百姓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期待;而名额分配学校选择的增加,反过来也可以不断促进高中多元特色发展,让高中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办出各自的特色来。
在采访中,刁宏垠提到教育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方式是多元的,不应当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和成功与否,中考同样如此。“实践证明,从2007年至今,在名额分配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莞中发展都是比较好的,莞中的成绩也越来越好。”
尹效登也赞同了这种说法,“即便是名额分配来的孩子在原来的学校里也都是优生,他们具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他说,“教育的意义不是只盯着学业优秀的孩子,而是要关注孩子来了学校之后,学校能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改变。”
结合今年中考招生政策的变化,杨琼洲也给考生和家长提出了几点填报志愿的建议:首先,新加入名额分配的东莞六中和东莞外国语学校划定分数线保守估计会提高至680分以上,建议还是将“八大校”填报在第一志愿;另外,填报志愿时比较稳妥的参考标准是,将所在初中往年“八大校”的上线人数与自己的校内排名作对比,再结合志愿高中往年分数线与全市平均分的分差综合考虑。
“当然报志愿还是要遵守冲、稳、保的原则,尤其是保底学校一定要‘保得住’,分数偏低的同学还可以考虑一下职业教育学校,同样有很多上大学的机会。”杨琼洲说。
自主招生拓宽升学途径
特色发展让品质教育百花齐放
在望牛墩中学,学校为初中的孩子们提供了42个诸如美术、音乐、体育等丰富多样的社团,并聘请了第三方机构的专业老师在“第二课堂”免费为孩子们上课,让有相关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同学可以延续他们的特长。
得知今年的自主招生政策新增了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科技社两个项目后,望牛墩中学的教师郭冰很开心,“我们班上有个孩子唱歌很好,她平时的学习是中上游,冲‘八大校’可能有点困难,但是如果能走艺术类的自主招生应该机会很大。”
除了类别增加外,今年自主招生的比例也从去年的5%提升至8%,考试也更加规范、公开透明。郭冰认为,这一改革对于镇区初中来说非常有利,学生们如果有艺术、体育或科技类的专长,读高中就有更多的选择,“学校这些社团资源的提供也就有了更大的意义。”
东莞六中的机器人项目在全省获奖
“从去年开始,‘双减’要求各中小学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后服务、让他们多元化发展,那这些特长、爱好的培养有什么‘出路’呢?我想自主招生就提供了一条‘出路’。”杨琼洲认为,自主招生类别和数量的双提升,是响应“双减”最实在的一个举措,尤其是正在探索的小初高贯通培养,为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的开展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指引。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水平项目类自主招生开展之前,许多东莞高中都认识到了学生特色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多年的学校自定类自主招生的经验,在贯通培养方面也小有成果。
例如东莞中学已经连续多年招收音乐、美术、舞蹈类特长生,学校的艺考成绩突出;今年学校计划招收高水平科技社,也是源于学校科创基础较好,不仅多次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奖,也培养出了保送至清华、北大、复旦、浙大等名校的信息技术特长生。
东莞外国语学校管乐团正在排练
东莞外国语学校作为一所12年一贯制学校,早早就在管弦乐团方面坚持小初高贯通培养的思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有管乐团的训练,去年参加全省管弦乐展演还拿到了全省一等奖,整体艺术素养很高。
而东莞六中今年则计划招收健美操类的高水平运动队,进行为期3年的综合培养;在学校自定类项目中,学校也希望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教育中心”的力量,培养机器人、无线电方面的特长生。
接下来,为更好地选拔培养有特长有潜质的学生,东莞将搭建3-2-1的后备人才输送架构,由高中学校参与初中、小学基地学校的指导培养。郭冰对此非常支持,她认为镇区学校资源受限,若能成为基地学校,在引进资源方面会更加便利,学生们的特长发展也有了出口。
“自主招生政策有利于高中教育的特色化和多样化,我认为优质高中不仅仅是学生学业成绩好,而是学生们能够在体育、艺术、科创等各个方面百花齐放,学校里各种各样特长的孩子都有,他们互相取长补短才能形成好的高中生态,推动高中教育向高品质发展。”尹效登说。
【记者】于羽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