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越建越美,最终落脚点在于让居住其中的人民日子越过越好。小南走访发现,近年来,南沙建设了一批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进行微改造,为群众提供就近休闲需求的空间,让群众享受更多绿色福利。
推窗见绿意,涌边建公园
3月下旬
春暖花开~
珠江街六涌边口袋公园
66岁的周耀波坐在树荫下和老街坊下象棋
和风拂面
他满眼专注
沉浸于棋局
(图里的不是66岁的老大爷哦~)
他在珠江街生活了六十多年。如今,自家房屋旁建起了功能齐全的口袋公园,运动器材、休憩桌椅、绿化植被配套齐全。以前,他和老伴去珠江街中心区域的文化广场,需要走十来分钟。
25岁的小高也在口袋公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他发现有一处口袋公园位置宽敞,架起羽毛球网可以和小伙伴来场酣畅淋漓的羽毛球对决,释放一天辛劳工作的压力。
小高的妈妈则偏爱其中一处小庭院——影壁墙临涌而立,三角梅等各色绿植点缀其间。每天清晨她都要到口袋公园打太极锻炼身体,好好享用这个“江景庭院花园”。
六涌位于珠江街辖区核心地带
两岸居住着众多居民
2021年以来,珠江街五涌、六涌边因农村生活污水查漏补缺治理工程征拆形成多处边角空地,为充分利用闲置空地,珠江街建设了37处口袋公园。
走访听民意,确保有回声
注重居民使用体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南沙区在城市空间建设过程中奉为圭臬的准则。
黄阁镇湖田小区
新建的湖田广场位于小区东西主轴线上。广场栽植了风铃木、梅花树、香樟树等多个品种的树木共30多株,树池旁设置了坐凳,并配套临时停车位30多个。园内绿化与硬铺装设施巧妙融合,成为小区新景观和居民钟爱的休憩场所。
黄阁镇湖田小区 资料图
东涌镇新教苑小区
原本堆放电动自行车和杂物的闲置地,摇身变为孩子喜欢玩耍的口袋公园。公园里设有树池、座椅和儿童玩乐器材,还配备了乒乓球桌,原有乔木的保留既遮挡强光,更便于居民在公园内健身娱乐。
微改造完成后,这个小区至少有4户人家重新装修了房子搬回来住的。
东涌镇城乡建设和管理办工作人员 郭工
截至2022年2月底
南沙区9个老旧小区
微改造项目全部完工
6个项目基本完工
在推动微改造项目过程中
“居民声音被听见”
贯穿始终
居民关于小区微改造的诉求
基本都落地有声
在项目改造前期,南沙区城市更新土地整备中心会同街道、社区、施工单位等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通过多次走访,了解居民的微改造需求,对居民改造意愿进行汇总收集,制定老旧小区改造方案,召开项目动员大会。
“希望多点休闲空间”
“停车位不够”
……
在工作人员的统计里,这些问题是居民最关心,也是反映最多的。区城市更新土地整备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小南,这些问题中,能解决的在社区层面被解决,不能解决的反映给街道相关科室,保证有议有决。
口袋公园里的“廉”与“榕”
为更好打造文化“口袋公园”,榄核镇大生村党建文化“口袋公园”和顺河村廉洁文化“口袋公园”经过规划设计,蝶变为一处高颜值公共开放性文化口袋公园,获得当地不少群众点赞与好评。
大生村
改造后的口袋公园
堪称“移步皆是景”
大生村的居民郭阿姨
我们这里现在成了网红打卡地!你看我们身后的小游园和侧面的公共乐园,原来都是杂草丛生,现在风景秀丽,老人和小孩都喜欢来这里玩耍。
顺河村
改造后的口袋公园
是极佳的廉政宣传教育阵地
顺河村的党员陈小姐
清晰醒目、寓意深刻的廉政警句,诠释着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细细揣摩,更能体会为官清廉者淡于名利、心怀百姓的情怀。
榄核镇整改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口袋公园建设的一大特色亮点是注重文化创意,涌现出一批小巧精致的特色主题公园,体现本土区域文化特色,周边居民在休闲的同时还能接受党建、廉洁学习教育,激发居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形成富有区域文化特色主题的游园和活动场地。同时,口袋公园在设计上展现自身特色,体现特色意境,识别性较强。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文字:林春萍、谢子亮
图片:刘伟、彭楚倩
编辑:cyjy、嘉北
投稿邮箱:nanshanet@126.com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