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的蘑菇莫乱摘!毒蘑菇之铅绿褶菇

广宁发布
+订阅

春夏之际是蘑菇世界中,毒菇派成员生长繁殖的旺季,也是人类误食野生毒蘑菇引发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在野生蘑菇界有一名叫做铅绿褶菇的成员

近年来频繁造成人群中毒

我们一起掀开它的神秘面纱

铅绿褶菇的形态特征

铅绿褶菇又名大青褶伞,主要形态特征为个体较大,菌盖直径5-25厘米,最大可达30厘米,幼时半球形,成熟后平展成伞形,表面有暗褐色鳞片。此菇幼时白色,成熟后为青褐色,因此得名铅绿褶菇。

铅绿褶菇在我国不同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分布,一般集中出现在6-10月,常生长于公园或小区草坪上,甚至垃圾堆旁、菜地、荒地等。

铅绿褶菇容易被误食

铅绿褶菇与可食用的高大环柄菇、双孢蘑菇等种类十分相似,非常容易被误食,从而导致中毒,是引起毒蘑菇中毒最多的品种之一。

如上图:不可食用的铅绿褶菇

如上图:可食用的高大环柄菇

我国安徽、重庆、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四川、云南、浙江等地都曾发生过铅绿褶菇中毒事件。

铅绿褶菇中毒症状

误食铅绿褶菇后可引起严重的胃肠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严重的会出现胃肠道出血及抽搐。

预防毒蘑菇中毒

我们要做到“二不一及时”

1、不采摘

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一般消费者无法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因此踏春郊游期间,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

2、不购买

不要在路边摊贩购买不明来源的蘑菇。

3、及时就医

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后(短至1-2小时,长至6小时后)出现恶心、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尽快采取催吐、催排泄等自救措施,尽早到医院就诊,同时,尽量保留食用的野生蘑菇样品,为医疗人员救治提供参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