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细雨纷纷
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节
与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
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说端午,大家会想到粽子
说中秋,大家会想到月饼
其实清明节
也有属于自己的民俗食物
近日,不少白云街坊
就开始动起手来
制作美食
▽▽▽
「 艾粄(艾糍) 」
清明节吃清明粄
是客家地区流行上千年的习俗
其中
艾粄是清明粄的首选
这种民间小吃
至今在永平街东平村流传
制作
● ●
制作艾粄(艾糍),首先将艾叶洗净后煮沸,出水过冷河。
切碎加入糯米粉、粘米粉和油,和成面团后遵循“搓圆按扁”的原则,将面团捏薄,加入馅料,包成或圆形、或饺子状。
包好后放在橄榄叶上,放入锅中蒸20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 榄叶粄 」
为了表达对祖先的崇拜与敬意
每年清明节
客家人还会用榄叶粄祭祖
清明节前
大源村村民也开始制作榄叶粄
用以祭拜祖先和家庭食用
制作
● ●
村民会提前采集好乌榄树叶,倒入锅中用开水烫洗,捞起后放在一旁控水备用。
然后把面粉和糯米粉均匀地混合,揉搓好面团,捏成一张张掌心大的面片,包进猪肉、胡萝卜、香菇等多种馅料,封好口放置在榄叶上,放进蒸笼里蒸熟,约摸10分钟后便可出锅。
蒸熟的榄叶粄
远远地便能闻到榄叶散发的馥郁香气
轻轻地咬下去,或咸或甜
软软糯糯的口感
令人回味无穷
「 糍仔 」
在钟落潭镇陈洞村
有清明节吃“糍仔”的饮食习俗
每逢清明
村内几乎家家户户
都会制作糍仔
制作
● ●
糍仔,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表皮,内馅有咸有甜的小吃。
制作时,中间包上花生芝麻或猪肉姜蓉制成的馅料,用牛盼叶装成一排,放在蒸笼中蒸熟,出锅之后即可食用。
糍仔软糯香甜
表皮渗入牛盼叶的清香
味道层次丰富
是唤醒春季味蕾的一道美味食物
「 五色糯米饭 」
在壮族文化里
每年“三月三”到来之际
广西的壮族同胞都有
蒸制五色糯米饭迎接节日的习俗
以祈祷五谷丰登,五福临门
4月2日上午
黄石街妇联携手江夏社区妇联举办
石榴籽微家“壮族三月三”文化节活动
让市民群众一同动手制作五色糯米饭
感受其中文化
制作
● ●
五色糯米饭主要采用天然植物萃取色素,将糯米分别浸泡到红、黄、黑、紫4种不同植物色素的水里,充分染色后,与原色糯米一起蒸熟而成。
相传五色糯米饭
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贡品
是“壮族三月三”接待来客时
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
吃了五色糯米饭的人
将会身体健壮
除此之外
清明节还有这些民俗食物
▽
乳猪
乳猪,不仅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载了祭奠先祖的人文情怀,是广府人常见的清明祭品之一。
其卖相大方,色泽大红,有红皮赤壮之意。广府人在清明时节向先人奉上祭祖金猪,祈愿好运连连。
朴籽粿
在潮汕地区,流传着“清明食叶”的饮食俗语。所谓的“叶”,说的是朴子树叶。
精于饮食之道的潮汕人,先将朴子树的嫩叶磨成汁,与大米粉拌成糊状,加上白糖和发酵粉,再倒入粿模中放入蒸笼里炊熟,最终出来一笼称为“朴籽粿”的小吃。这浅绿色的朴籽粿,每一个都咧嘴大笑,大有春日里生机盎然的欢快感。
甘蔗
每逢清明节前夕,肇庆各地卖甘蔗的小档口,骤然间多起来。这是因为,在当地有清明节吃甘蔗、买甘蔗祭祖的习俗。
大人们还会叮嘱孩子,甘蔗须从头吃到尾,没吃完不能丢掉,这样做事才能有头有尾。
清明时节
各地的民俗食物各有差异
但不管是哪种食物
它们都寄托一份亲人的思念
清明节
你们又吃哪种民俗食物呢?
欢迎在评论区
和我们分享一下~
文:张智虹 陈淑娴 许素华 广州日报
图:石建华 许素华 通讯员供图 白云融媒往期 网络(侵删)
通讯员:曾结嫦 朱桂嫦 郭健
编辑:黄敏茹
审核:王玲
复核:林梅芳
签发:刘海裕
白云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