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银保监局:广东农险发展应打好“岭南牌”

289财经热点
+订阅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

农业保险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社会治理等具有重要作用。过去两年,广东农业保险取得跨越式发展,农业保险成为服务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政策工具。

广东农险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制度建设和政策保障。如何看待农险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在本轮农险高质量发展中,哪些制度设计发挥重要作用?下一步广东农险高质量发展将聚焦哪些问题?对此,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广东银保监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黄海晖。

黄海晖表示,广东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是服务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支持构建具有“岭南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因此,要充分理解岭南特色这四个字,紧密联接广东农业生产和农户风险保障的实际需求。

《南方日报》报道

▲《南方日报》报道

农险发展要融入乡村振兴大局

南方日报:当前,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有何必要性?

黄海晖:从政府层面看,农业保险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市场化工具和重要手段。广东农村面积大、人口多,农业产值高、品种多,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超过5000亿元,居全国第四位。但同时,广东地处沿海,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是广东推动农业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的客观需要,对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守好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具有重要且现实的意义。

从农民和农业企业层面来看,农业的脆弱性决定了风险转移的必要性。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进程中,将大量客观存在的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转移出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农民和农企在转移风险的过程中,还能享受到保险公司提供的许多附加服务。比如加防灾减损,做农业风险的减量管理;加期货,农民收入可以得到更好保障;加溯源,助力保障食品安全;加增信,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

从保险业层面来看,输出风险管理技术可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体现行业价值。保险公司形成风险大数据,不仅可以更好地解决赔款便利性问题,还可以通过分析挖掘数据,更好地做好农业风险管理。以水产养殖保险为例,保险公司为了防灾减损,可能要对水质进行监测,那么保险公司的防灾减损投入就会推动相关技术的更广泛使用。这种使用减少了灾害的发生、降低了赔付,是农业和保险业的双赢。

为此,广东银保监局要求保险业“跳出农险看农险”,将农险业务发展融入服务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担负起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支持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使命。

制度设计在农险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南方日报:总结过去两年的发展经验,哪些制度设计在本轮农险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黄海晖:我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制度设计的科学系统安排功不可没,且至关重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高规格的组织领导推动机制。广东《关于大力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经省委深改委审议通过,充分体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工作明确由财政部门统一牵头落实,改变了多部门各自推动的分散局面,而且领导小组由三位省领导担任正副组长,规格之高,在全国估计都是没有的。

二是为了让农业保险工作更好地落地落实落细,制度设计时直接将这项工作推动的效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并明确多部门联合督办。

三是公平有序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资金补贴和发展农业保险的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矛盾。在制度设计时,省里把对地市的资金支持分为三类,珠三角自筹资金,非珠三角地区根据具体情况又明确两类补贴比例,农业大市、财政弱市的补贴比例相对更高,体现了对农业大市的支持。

四是紧密结合岭南农业特色的产业衔接机制。广东农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岭南特色农业发达,呈现显著的地方特色。将特色农产品保险的报备权限下放给地市就是要把推动农业保险与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农业结合起来,集中发力、突出重点。

五是拓宽农业保险风险管理空间的服务机制。农业保险在防灾减损、辅助融资、品牌建设、食品安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空间,这也是未来大家合力推动的方向。这些方面涉及农业保险功能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是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在制度设计时也有充分的考量和安排。

南方日报:广东主要从哪些方面构建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体系?

黄海晖:制度建设对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针对广东台风暴雨等大灾风险多发的区域实际情况,提出构建多方参与、风险共担、多层分散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大灾分散机制;针对承保机构选定中出现的频繁变动、程序繁琐,影响农业保险业务落地等问题,提出以地市为单位,结合区域实际,建立以服务能力为导向的保险机构招投标制度;在协保体系建设方面,按照“政府组建、多方出资、共享使用”的原则,加大村镇基层协保体系建设力度,完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络。

广东农业保险的政策重构是系统全面的,特别强调三个方面:一是协力搭建了“1+1+8”制度体系,从政府政策推动、农险经营条件、机构招投标、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农险服务评价、考核督办等多维度细化了农险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要求,使得农业保险发展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农业保险就不会出现大的跑偏;二是协力搭建了“12+8+3+N”险种体系,建立起中央财政牵头补贴、省级财政牵头补贴和地市特色农产品保险的产品体系,农业保险最终需要落在产品上,落在农业产业化上,而这个体系的搭建,使得做什么险种、怎么补贴变得一目了然,工作推动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引;三是协力搭建了三套技术机制,即费率浮动机制,当数据积累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更好地实现风险高费率高、风险低费率低的市场化调节目标;特色农产品保险报备机制,支持地方结合特色农业需要,选择需要扶持的产业,自主报备保险产品,无需审批,激发地方的积极性;服务评价机制,对保险公司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进行评价,并将这些评价结果运用于下一轮招投标。

特色农产品保险是广东农险的名片

南方日报:各地农业发展水平和特色不同,广东如何构建与广东农业产业相对应的农业保险体系?

黄海晖:农业保险是政策性险种,是国家支农惠农的重要政策工具。构建农业保险体系应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省的层面重在把方向,通过有效的政策和机制去激发地市政府、保险机构、农户等相关各方的积极性,形成多方共赢。

在形成与广东农业产业相适应的农业保险体系方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明确功能定位。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是服务我省全面乡村振兴,是支持构建具有岭南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充分理解岭南特色,紧密联接广东农业生产和农户风险保障的实际需求。二是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有机结合来推动农业保险和岭南农业之间产生化学反应。三是尊重地方自主权。中央财政牵头补贴的险种都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产品,省级财政牵头补贴的险种主要是省里的重要农产品,地市财政牵头补贴的则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省里还会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提供资金支持。多层次的补贴设计实际上就是突出广东农业保险与广东农业产业化的内在相适性,所以把开办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的权限全部交给了各地市,就是为了聚焦当地特色农业发展需要。四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提出实施农业保险创新保护机制,搭建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特色险种发展平台。要求保险公司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加快需求调研和产品研发。正是具有这样的政策土壤,广东才会涌现出一批全国首创、具有岭南特色的农险产品,不断满足广东农业发展的差异化需求。

推动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孤岛

南方日报:下一步广东农险高质量发展将聚焦哪些方面?有何工作规划?

黄海晖:农业保险三年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2020年是政策落地年,2021年是政策开花年,2022年是深化改革年,每年都要有切实的目标。接下来,我们的工作主要聚焦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协助政府完成阶段性目标。2022年是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最后一年,我们将在前两年成效的基础上,提前谋划,配合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强化工作督导,确保顺利达成目标。二是夯实农业保险发展的基础。快速发展的农业保险要解决快速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打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比如统一数据标准、推动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又如推动协保员队伍的行业共享共用共管,建立防灾减损的政策支持体系。三是进一步激活特色农产品保险的发展活力。特色农产品保险是广东农险的名片,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还是远远不够,要在扩面、增品和提标方面下更大功夫。四是要为防灾减损的深入推进创造更好的条件。防灾减损是农业保险服务功能中的重中之重,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研究政策支持措施。五是要在“农业保险+”方面探索出更好的支农惠农模式。比如农业保险和银行业务的联动还要在细节上下功夫,要结合广大农民最迫切的需求,找到发挥农业保险功能作用的更好路径。六是协助政府谋划下一个阶段的农险工作。农业保险发展要不断深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要形成稳定预期,进而为保险公司更好地开展防灾减损等服务“壮胆”,为农业保险发挥更大作用创造条件。七是搭建推动农业保险服务全面乡村振兴的行业平台。要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依托行业协会平台,建立保险业农业保险工作小组,把更多农业保险的事情交给行业自己去研究解决,调动更广泛的力量参与到农业保险服务全面乡村振兴中来。

【记者】陈颖 实习生 李丽扬

编辑 陈梅玉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