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农险新支点 打开农业新天地

289财经热点
+订阅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

去年来,饲料成本高企困扰着养殖户。“蛋鸡场全年有6个月利润倒挂。”清远市清新区弘益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良平说,饲料成本占了蛋鸡养殖成本的90%以上,通过购买“农险+期货”,他得以抵御饲料成本的上涨风险,减轻养殖压力。

这是广东以农业保险作为支点,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向农业倾斜的典型案例。在广东,以保险的保障功能为基础,通过“保险+期货”“保险+信贷”等多种模式,促进金融资源与农业生产进一步深度融合。与此同时,“农险+”的探索突破了金融工具的组合,在灾害救助、生态保护补偿等方面进行探索为农业生产打开了转型升级的空间。

从单独起作用转变为与其他金融工具共同作用,再与乡村振兴深度有机衔接,广东农险成为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突破农村金融瓶颈、创新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

▲《南方日报》报道

▲《南方日报》报道

撬动金融资源倾斜,实现金融良性互动

非洲猪瘟疫情后,养殖农户复产扩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面对资金的困难,肇庆市养猪协会会长、肇庆市益信原种猪场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益耀提出一个疑问:“猪是一种资产,为什么不能作为抵押物让养殖户获得复产的资金?”

长期以来,生物资产因难以被精准价值评估和风险管控,让农业企业陷“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的境况。“生猪活体抵押+保险保障+银行授信”模式为盘活生物资产打开新的思路。

在这种模式中,保险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华财险农村保险事业部高级专员邓晓瑞解码该模式:“保险公司为养殖企业提供生猪养殖保险,银行是保单第一受益人并据此进行授信。若出现保险事故,赔款将用来偿还贷款。”

广东省首笔生猪活体抵押贷款因此落地肇庆,封开农商银行为益信原种猪场提供了生猪扩养专项贷款500万元以及提增融资授信3000万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指出,保险的增信作用可以破除农业企业抵押物不足的痛点,有利于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汇聚活水浇灌农业“土壤”。

除了助力解决农业企业融资痛点,在破解成本端的饲料价格上涨和销售端的生猪价格下跌的生猪养殖的问题上,“农险+”同样在发挥作用。余益耀介绍,面对饲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尝试投保了生猪饲料成本价格指数保险,覆盖养殖企业10800吨饲料成本,伴随着玉米和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攀升,益信原种猪场获得了600余万元的赔付。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表示,“以保险作为纽带,把众多的分散农户组织起来进入期货期权交易市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产品价格风险问题。”

广东银保监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黄海晖表示:“农险+期货”创造了市场价格风险保障的可能性,“农险+融资”使得保险标的成为优质抵押物。

广东遍地开花的“农险+”创新探索正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据广东银保监局的数据,“政银保”农业合作贷款模式列入省普惠金融“村村通”试点项目,在佛山、江门、湛江等多个地市开办。此外,全省有18个地市开办的“保险+期货”项目试点,涉及生猪、鸡蛋、玉米、天然橡胶、饲料成本等多个品种。

广东银保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辖内银行机构生猪产业贷款余额431.24亿元,同比增长38.41%,惠及各类生猪养殖户1.9万户。2021年,全辖开办37个生猪价格“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累计为1.79万吨生猪期货交易提供风险保障3亿元,支付保险赔款502万元。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黄斌民认为,农业保险延伸发展了综合金融服务功能:“如发挥金融机构资源优势降低农资采购成本、助力引导农业产业园区、镇村形成‘政银保担基企’全面金融合作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等。”

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地了全省首单的“种鸽养殖保险”和“肉鸽养殖保险”,有了抵御“新城疫”的利器。肖雄 罗一飞 摄

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地了全省首单的“种鸽养殖保险”和“肉鸽养殖保险”,有了抵御“新城疫”的利器。肖雄 罗一飞 摄

派生职能不容忽视,助力种养提质增效

在汇聚金融资源之外,在广东,农业保险还以派生功能参与农业全产业链,为农业转型升级打开了空间。

在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平安财险汕头分公司为诚达丰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火龙果生产基地装上了一个“白色盒子”。通过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溯源系统,消费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了解每一颗火龙果的生长、运输和销售过程。“科学管理让火龙果的品质有保障,溯源保障让消费者更信任,不仅让火龙果更畅销,价格也更有优势。”基地负责人陈少峰说。

这不是“农险+”助力种养生产提质增效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个案。

在广州,国寿财险在广东省首创“农险+农服”模式,落地了广东省水稻种植灾害统防统治产量损失保险产品,为水稻种植户应用种植托管服务提供1.76亿元的风险保障。

在佛山,中国太平洋产险佛山分公司与科技公司合作上线水产一体化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在线鱼医生问诊等农险创新项目,促进水产养殖户减损降本增产提质增收。

在梅州,该市各县(市、区)扶贫工作局统一为建档立卡脱贫户出单“防返贫救助责任保险”,为13716户建档立卡脱贫户系上有效的“安全带”。

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方晓栋表示,农业保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金融工具之一,要充分发挥农险风险防范、倍数效应、保单增信等功能,实现“农业保险+”的组合突破。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所所长刘佳宁认为,广东的农业保险正由“单向、单独”向“交互、协同”转型。“农业保险的跨界融合创新,深入推进了农业保险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融合发展。”

发挥支农综合效应,助力农村社会治理

农业保险不仅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稳定器”,也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农险+”正在用新金融的理念,在产业、生态、乡风、治理领域为乡村振兴带去更多的破解思路。

在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梅溪村搭袋角,梅州啓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2000多亩桉树,还需要种植两年才能获得砍伐许可。但在这两年里,啓明生物科技仍从这片森林获得收益。因为在刚过去的2月,啓明生物科技公司购买了平安财险梅州中支的“森林碳汇指数保险”。保单的保险责任由赔偿和补偿两部分组成,当保险期间结束,森林的实际碳汇值低于约定值时,保险公司将给予赔偿,高于约定值时,保险公司给予补偿。但保险赔款只能用于提升森林固碳能力有关的费用支出。

在广东,“农险+”的探索已经从单纯服务农业现代化拓展到乡村振兴的新领域。

中国太平洋产险梅州中支为梅州大埔县约2万亩耕地提供近2000余万元的耕地地力指数保险保障。“投保后,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耕地地力提升工作。地力有所提升,我们不仅能实现粮食增产增收,我们还能获得每亩地最高800元的保险赔款。”投保农户陈其南向记者介绍。

这种正向激励机制的设置,可以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中国太平洋产险梅州中支相关负责人表示,耕地地力指数保险最大创新点在于引入正向激励机制,调动了农户参与耕地地力提升的积极性,将成为提升耕地地力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金融支农新模式。”

以“促”的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成为农业保险在发挥“保”的优势外的新方向。“举例而言,农业保险可以合理介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企业或产业园前期的产业规划、中期管理和后期销售等提供一条龙的服务。”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党委书记栾海涛表示。

不局限于农业产业,农业保险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日益成为业界重视的大课题。在揭阳,太保产险揭阳中心支公司联合揭阳市气象局,打造农业保险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实现预警信息精准推送,强化“保险+气象”在经济社会安全生产中的支撑引导作用,为农户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乡村振兴所要求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乡村生态及治理环境等,可以通过农业保险的机制创新在金融支农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刘佳宁表示,农业保险作为农村金融的底层架构基础,正在与政府、金融机构、产业链融合,辐射形成了一个多元主体农村保险生态圈。

黄海晖表示,务实拓宽“农业保险+”的服务领域,稳步加强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农业补贴、脱贫攻坚、灾害救助、生态保护补偿等方面的政策融合,可以不断发挥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综合效应。

【记者】黎华联 实习生 李丽扬 钟芷珊

编辑 陈梅玉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