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热议广东农险“一子落而满盘活”: “广东经验”值得全国借鉴推广

289财经热点
+订阅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

“农业保险深度从2019年的0.43%,到2021年的0.97%,连续两年增速居全国第一,广东农业保险的发展让我感到不可思议,但这是事实,这就是广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农村保险研究所所长庹国柱感叹道。

在《关于大力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印发后,广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受到业内关注。一子落而满盘活,这场改革为何能够快速激发出市场活力?广东哪些创新和举措获得市场主体的认可?关于未来发展,还有哪些值得思考和完善的问题?对此,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

《南方日报》报道

▲《南方日报》报道

激发机构创新活力和服务热情

在多位采访对象眼中,《实施意见》是广东农险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书”和“施工图”,它明确了政策机制、目标任务和产品体系等细节,对各大保险公司来说犹如一颗“定心丸”,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和服务热情。

“按照广东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要求,2022年广东农险市场规模达到63亿元以上,可见潜力巨大,意味着广东农险市场环境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期。”中国太保产险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郁宝玉分析指出。该公司2021年农险规模增长222.48%。

“从2019年的18.82亿元提升至63.36亿元,广东农险市场规模呈现巨幅提升,农业保险大有可为。”国寿财险广东省分公司总经理费剑锋表示,叠加乡村振兴等政策号召,各大保险公司都意识到全力发展农险业务已刻不容缓。

在广东,经营农险的公司从8家增加到15家,华农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是新入局者之一。该分公司总经理肖海荣认为,“广东农险保费规模快速增长是确定的,且乡村振兴战略为保险公司开辟了一个潜力巨大的‘下沉市场’,农业保险是实现业务转型发展、企业换代升级的重要抓手。”

专注农险领域、规模相对较小的公司感到机会来临。“农险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这对专业农业保险公司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广东分公司党委书记栾海涛说。

新政策让另一位农险行业的“老将”焕发新活力。“我们迅速从农产品险种创新、合作创新模式、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方面调整创新机制,仅科技创新一项投入2000多万元,2021年实现45个新险种开发落地的成绩。”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方晓栋告诉记者。

起步晚的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也充满干劲,副总经理魏安源告诉记者:”我们2020年新成立了农险部,当年保费规模仅为数百万元,但2021年就破亿元,增速非常快。”随着业务迅速铺开到广东17个地市,招聘农险人才是长远大计。“人才需要优先保障,计划把农险队伍再扩大一倍。”

一系列创新举措备受行业推崇

方晓栋认为,广东本轮农险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意义深远,为全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全国的农险改革中也具有示范性作用。事实上,多位采访对象都提到,广东一些开创性做法,经过试验和论证,或值得其他省份参考借鉴。

太平财产广东分公司助理总经理胡龙认为,广东将各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情况纳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体系,是一种有益尝试,强调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中“政府引导”的重要性,为打通农业保险“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制度保障。

肖海荣也表示,首次将政策性农险保费规模的达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乡村振兴工作的考核范围,既能够充分调动相关主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也要求保险公司切实达成投标时的保费任务目标。据了解,该做法已有其他多个省份采纳。

“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品种设立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是广东特色农产品保险创新的关键制度安排。”中华财险广东分公司总经理吴自强认为,改为备案制后,将特色农产品保险创新权限下放给地市和区县,这让创新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不止一位采访对象表示,在广东从事农险业务,能够真切感受到监管支持、鼓励创新的诚意。栾海涛提到,广东探索对首创险种依法设立创新产品保护机制,有利于保险公司加大投入进行产品开发。“一款农险产品从设计开发,到精算、再保、落地,往往要花费企业较长的时间和不低的成本,注重对创新的保护,才能更好激发市场主体创新积极性。”

对此,庹国柱指出,保险产品的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个解题,广东探索建立农业保险首创保护机制,本身就是一个创新举措,值得肯定,这是对保险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有益尝试。

费剑锋还表示,广东以“防”为先,强调科技赋能,引导构建“保防救赔”一体化服务模式,助力完善灾害预防求助体系,都是值得推广的做法。正是在监管的引导下,国寿财险广东省分公司打造了“农险+农服”模式,研发并落地广东省水稻种植灾害统防统治产量损失保险产品。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在广东,“3S”技术(地理信息、遥感、和空间定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已经广泛应用到农业保险承保、理赔、防灾减损、救援、赔付的全链条中。“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等声音是行业主流,重视科技赋能农险高质量发展成为共识。

“科技创新是农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科技创新使农业保险服务更加便捷和精准,使农险经营管理更加精细,使政府监管更加及时和有效。因此,科技创新能为农业保险的发展与创新带来了新动力。”胡龙表示。

在科技创新是否值得投入的问题上,几乎都是肯定答案。费剑锋认为,虽然科技创新投入成本很高,但技术手段落地推广后,可以大大减轻防灾减灾的人力物力成本。同时将科技与农业保险创新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推动农业保险创新的推广和应用,对于保险公司深耕农村市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栾海涛则看到科技能打通不少已有的痛点,“短期看,科技投入成本高,给保险公司带来不少经营的压力,但是从长远角度出发,科技投入能够减少理赔时造成的纠纷,大幅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解决了传统保险业务开展过程中的诸多难题。”

难题之一就包括方晓栋提到的“最后一公里”的效率问题。他指出,传统依靠大量人去处理农业数据收集、查勘,已无法满足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需要跨行业的科技创新,突破数据应用瓶颈,以及天空地一体化技术应用,才能全方位提升服务能力。

肖海荣认为,科技创新源于需求,目前来看,淡水养殖业发达的广东,需要继续提升水下探测技术,增强水产养殖保险的风险管理水平。但他也冷静指出,科技创新其目的就是要降本增效,如投产比倒置,则保险公司难以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在农险中的应用。

为广东农险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关于广东农险高质量发展如何迈上新的台阶,专家和业内人士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对从业人士来说,加快信息共享、加大产品创新、形成各项行业标准、强化协保体系建设、促进科技应用等是共同心声。

在支持产品创新方面,方晓栋建议:“相关职能部门牵头,采集气象、主要农产品价格等数据信息,为开办农产品价格保险、收入保险和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提供支持。”栾海涛提出,应以产品创新为核心,进一步加快农险产品的创新升级,加快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业务发展。

庹国柱强调,无论是制度创新还是产品创新,都要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保险之路,且创新数量不在多而在于效果和适应性。

在行业标准方面,郁宝玉尤其关注防灾减损的标准制定,“希望职能部门牵头出台更多关于技术应用的标准和规范制度,制定适合本地区农业保险核灾定损技术的规范标准,从而提高科技支撑农业保险精细化和精准化水平”。

费剑锋关注农险服务“最后一公里”——协保体系的建设,他建议出台统一的引导政策,在费用投入方面给予保险公司灵活处理空间,在科技应用方面加大投入,通过科技赋能推动协保体系高效运转和数据真实。

魏安源建议,建立农业保险数据采集台账,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数据的互联共享、农险承保信息的数字化管理、财政补贴申请审核线上协同化,使得承保理赔过程更为公开、公平、公正,政府补贴资金得到有效利用,确保农业保险稳健持续发展。

“应深化系统转型,由单一化的1.0版防风险工具向多功能的农业保险创新转型,由灾后补偿功能向防灾减灾、生产调节、担保增信等综合功能延伸;探索由低保障向高保障转变,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变,由保生产风险向保全产业链风险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刘佳宁指出。

她还建议,下一步,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聚焦,建设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阶段相适应、与农户风险保障新需求相契合的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

【记者】张艳 实习生 张永琼 李丽扬

编辑 陈梅玉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