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药不等于抗菌药
“抗菌”“消炎”两概念,大伙还须细分辨。发生在关节的炎症,往往是无菌的炎症,这个时候是不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的,然后老百姓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随便到药店买了一个抗感染药来治疗,这种是不合理的选择药物。另外,服药镇痛也要适度,过量必然会有害处。因为这类药物它其实有一个天花板效应,也就是说,你自主盲目地加量是很难达到一个解热镇痛的效果,反而它会产生不良的反应。本期节目,汕头市中心医院药学科的林芸药师将与大家分享解热镇痛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林芸:汕头市中心医院副主任药师、广东省药理学会委员。长年从事药学相关工作,对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肾脏病等慢性疾病的用药管理有丰富经验。
抗感染药不等于镇痛消炎药
解热镇痛药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消炎药。它可以起到一个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的作用,是治疗发热、痛风、关节炎、风湿病、创伤痛以及局部疼痛的主要药物。平时,人们在解热镇痛药的选择方面,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把抗感染也就是抗菌的药物,当成解热镇痛药来用。
用抗感染药治疗关节炎是无效的
比如有些群众患有关节炎,当病情发作导致关节疼痛时,就可能会到药店自行购买某种抗菌药物来治疗。但是,我们的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发生在关节的炎症,往往是无菌的炎症,这个时候是不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的,所以这种随便到药店买抗感染药来治疗的方式,是选错药物的治疗方式,往往也会导致治疗的无效,甚至耽误了疾病的治疗。
根据病因选择治疗方式
不同的病因,需要采用不同的药物来治疗,这一点特别关键。比如说有些患者的腹痛,它根源就是细菌病毒引起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一个抗感染的治疗;但是像有一些腹痛,像我们女性的痛经这种症状,不是由病毒细菌引起的,就只需进行对症处理就行了,例如,可以用一点点止痛药,来缓解一下患者的疼痛。也就是说,患者要根据自己的病因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以免耽误病情。
用药上外用比口服安全
在用药方式上,如果只是发生轻微的疼痛,我们可以用一些外用的制剂。外用的制剂,它的安全性是比口服用药安全很多的。但是因为是外用的,它的有效性也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自主地用这种外用的贴剂、涂剂,在没有效果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去医院规范就诊,让医生根据你的病因给你开药。
盲目加量会引起不良反应
所有的药物,都有一个推荐的安全的使用量,像布洛芬这种止痛药,每天的推荐用量就是600毫克,患者可以分两次来服用,然后像塞来昔布,它每天的推荐用量就200毫克,患者可以一次服用。而很多患者出现了疼痛之后,他发现服用这个药没有效果,就自主地盲目加量。但这种自主盲目加量是很难达到一个解热镇痛的效果,反而它会发生不良反应。这类药物最常见的一个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轻者可以表现为消化不良、腹痛或者呃酸这一类的;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的损伤,甚至是溃疡的发生。因此,服用解热镇痛药时,要注意查看说明书,一定要注意控制用量,避免用药过量后,既达不到用药效果,又对身体造成伤害。
饭后服用能减少胃肠道损伤
解热镇痛药这类药物,最好是在饭后服用。服用解热镇痛药期间,如果病人身体情况允许的话,就应该大量喝水,这样能有效促进药物的排泄。另外,在服用这类药物期间,患者不应该饮酒或饮用含有酒精类的饮料,因为这样会增加胃肠道反应。而当患者疼痛有缓解时,就应该减量服用乃至停药。
长期超剂量服用可损伤肝功能
患者长期大剂量服用解热镇痛药,有可能会导致肝功能的损伤,轻者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重则会出现肝功能的恶化衰竭;另外,还可能引起肾功能的损伤。所以,患者在服用这类药物时,应该严格按照医生推荐的用量来使用。
而现实当中,有些患者为了追求镇痛效果,却存在自主盲目加量或者擅自增加其它止痛药的情况,还有些患者私自到外面购买成分未明的所谓“独家药散”来服用。上述这些情况都存在着很大的用药安全风险。
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疹、恶心、呕吐等,此外还可能出现泡沫尿、尿液颜色改变、大便颜色变黑等情况。患者服用后,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规范的检查诊治。也有一些患者对某类镇痛药过敏,比如对磺胺类镇痛药过敏,而镇痛药中的塞来昔布和帕瑞昔布,这些药是含有磺胺类结构的,患者一旦误服就容易出现过敏反应。所以患者不要擅自盲目选药,看病时,也应该跟医生讲清楚自己的过敏史以及基础疾病,让医生来帮您选择药物,确定药物的用法和用量,这样的用药才是真正的安全有效。
《健康小剧场》吃火锅与食管癌有关吗?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多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以男性为主。虽然全世界都有这个病,但我们中国人的患病率确实偏高。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统计结果,全球发病人数是57.2万人,中国的发病人数就达到28.3万人。以上数据显示,中国的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占了全球的一半。
导致食管癌高发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人说,中国人喜欢吃火锅,这种饮食习惯可能是食管癌的主要诱因之一。而实际上,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食管癌跟吃火锅没有必然关系
首先,中国人那么多,不是个个都喜欢吃火锅的!其次,按照“火锅吃得多=食管癌多”的逻辑,那最喜欢吃火锅的地方肯定就是发病最高的地区了?而事实并非如此。医疗专家曾经做了一项关于食管癌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和山西三省交界处的太行山南麓,特别是河南省的某些地市,这些地区的人也没有经常吃火锅呀。所以,食管癌跟吃火锅没有必然关系!
遗传和胃病是患食管癌高危因素
目前食管癌确切的发病因素还不太清楚,但研究人员从食管癌患者身上发现了一些共同点,这些都可能是导致食管癌的危险因素。首先是遗传,其次是胃食管反流病、胆汁反流、食管细胞癌前病变、贲门失弛缓症并伴有吞咽困难、肥胖等。
不良生活习惯可诱发食管癌
食管癌的发生,还可能跟生活习惯有关。吸烟、喝酒、蔬菜水果吃得少、食物过硬、进食过快、咀嚼不充分,特别是长期吃、喝过热的食物和液体,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损伤食管黏膜。食管的表面覆盖着柔软的黏膜,在接触到超过安全温度的食物时,食管的黏膜就会被轻度灼伤,如果你一口接一口、一顿接一顿地吃得烫,长期持续性地刺激,就很可能导致黏膜发生病变,增大患食管癌的风险。《柳叶刀肿瘤学》杂志明确提出,饮用65℃以上的热饮可能会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风险。所以,喝茶、喝汤、喝粥非要喝得很烫的习惯,真的必须马上改掉。再回头来说涮火锅,涮火锅本身没问题,但刚涮熟的食物很烫,因此需要晾一晾之后才入口和吞咽,这样才不会灼伤脆弱的食道。
来源:汕头橄榄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