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丨企业家要随时保持开拓者的进取精神

广东盛和塾
+订阅

做别人不做的事,自己主动开辟谁都没有走过的道,这就是京瓷的历史。开拓无人问津的新领域并非易事,如同在没有航海图和指南针的情况下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一样,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已。

开拓创新伴随着巨大的艰辛,但反过来说,挑战成功时的喜悦,也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通过开拓无人涉足的领域,就可以展开辉煌的事业,不管公司发展到多大的规模,我们都要不断描绘未来的梦想,胸怀强烈的愿望,保持开拓者的进取精神。

从创业伊始,我就一直“在没有航海图和指南针的情况下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不仅是企业经营,社会生活也好,人生历程也好,我时时迈步在全新的道路上。

大学毕业后,由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最后进入了一家制陶公司,从事的是产品研发工作。可我既对制陶行业不甚了解,也没有专家在旁指点。结果只能怀揣着不安,一步步地自己摸索。我常常这样比喻这种状态。

“我走在一条根本算不上路的田间泥泞小道。只要脚下稍微一滑,双脚就会陷入泥里,还会时不时被突然冒出来的青蛙和蛇吓一跳,但我仍然坚持一步步地前行。侧目望去,一条铺设好的道路就在那里,路上人来车往。如果我也走那条路,肯定要轻松得多。”

所谓“铺设好的道路”是指专家提供的既有方法,或者说大家都在走的路。

“但我不打算走那条铺设好的路,人们穿着鞋子,轻松地走在平坦整洁的道路上。我却宁可脱掉鞋子,光脚前行。夏日炎炎,倘若光脚走在水泥地上,反而更难受,我认为田间小道更适合我。研究人员必须开发出全新产品,如果走在人来车往的道路上,势必无法获得新发现。既然如此,还是青蛙和蛇时常出没的田间小道更有乐趣。因此,虽然我满脚是泥,但仍毅然前行。”

大学毕业后,过了两三年,我开始抱有上述想法。一边在脑中浮现上述情景,一边想:“可能我一辈子都要做个开拓者,走在人迹未至的险路上,这是我的使命。”这样的“田间小道”当然没有道路标识,完全像是在没有航海图和指南针的情况下航行大海。

把京瓷哲学作为自己人生道路上唯一的指南针

在泥泞的田间小道行走,搞得满身是泥。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前方出现了小河。但不知道河水有多深,搞不好会溺水而亡。于是心生迷惘。应该绕开河吗? 左转还是右转? 抑或直接瞠过河水?

这种情况逼得我不得不做出判断。

如果是“前有来者”的路,势必有道路标识,但人迹未至的道路是没有这种标识的。只能靠自己审视情况,在独立思考后做出判断。

技术人员亦是如此,在遇到研发瓶颈时,往往会感到迷惘。这时,如果求助于专家,便会得到相应的指导和点拨。可如果按照专家的建议行事,就等于是在步入后尘。倘若对此不满足,就只有不求指教,独立思考。这种情况下,我会把京瓷哲学作为心中的指南针。

或许有人觉得京瓷哲学与研发工作风马牛不相及,但它的确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思维方式。我常常说:“探求‘作为人,何谓正确’是京瓷哲学的原点。”即便从事技术研发工作,也必须思考“何谓人之善举”“何谓真正利他”。

比如,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如果以“简单轻松”为基准,那么等于是自私自利。反之,如果抱有“研究是为了造福社会大众”的思想,那不管课题多么困难,都会毅然挑战。不管是企业经营,还是研发工作,我都以“是善还是恶”“是利己还是利他”为基准,进行思考判断。从我一路走来的经验来看,这种方式从未出错。

镇定心绪,排除杂念,以纯粹的心境独立思考自己应该前进的方向。这样的“活法”或许太过严苛,但只要养成习惯,就能获得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直觉力,从而做出正确判断。

正是依靠敏锐迅捷的直觉,我才能在没有航海图和指南针的情况下,驰骋于人生航路。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