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三七主产于云南文山州,故名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
市面上常见的三七,可用一句话概括要领:“铜皮铁骨疙瘩头”。“铜皮”是指三七表皮灰褐带绿无裂隙,肉眼看仿佛金属铜色。“铁骨”是指三七药材体重而质地坚实不易折断,可以算是最坚硬的中药材之一了。“疙瘩头”是指三七顶端及周围的瘤状突起物,疙瘩越多,说明三七的生长环境越好。
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主要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打肿痛等。
三七的药理作用:本品有止血、抗血栓、扩张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炎、镇痛、镇静、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调节糖代谢、保肝、抗衰老、抗辐射、抗菌及抗肿瘤等作用。
三七的应用
1、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
本品味甘微苦性温,入肝经血分,功善止血,又能去瘀,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对人体内外各种出血,无论有无瘀滞均可应用,尤以有瘀滞者为宜,单味内服外用均有良效。
2、血滞胸腹刺痛,跌打肿痛
本品活血消肿,止痛力强,为治瘀血诸证之佳品,尤为伤科要药。凡跌打损伤,或筋骨折伤,瘀血肿痛,本品皆为首选药物。
生熟异治
中药常因炮制方法不同而有不同的功效,三七亦然。
生三七:跌打瘀血、外伤出血、产后血晕、吐血、衄血等血症。
熟三七: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过度疲劳、失血、贫血等。
三七的食用方法推荐
1、三七须根炖鸡或炖排骨
方法:将三七须根(20克)放入冷水中浸泡 20 分钟左右,加鸡肉或排骨( 500 克)、盐少许用文火炖 1 - 2 小时即可食用。有益气养血、治疗崩漏、产后虚弱、自汗、盗汗、有滋阳强壮作用。也治疗老年人的头风痛、腰肌酸软无力等症。
2、三七药酒
100 克三七(可直接用三七主根泡也可将其敲碎成黄豆大小)、 1kg 白酒( 50 度左右)。三七和白酒泡 30 天以上可以服用,每次10ml ,每日 3 次。具有消肿定痛、活血散瘀、舒筋止痛的功用,用于瘀血滞痛、腰酸背痛、四肢酸软、劳伤疼痛、跌打损伤、无名肿痛等症。
3、三七粉
可将三七打粉冲服。一般正常体质的人,服用三七粉的一日总量在10克左右,分2次服用。长期服用三七粉可活血通络、软化血管、治疗肝纤维化等。
三七的注意事项
1、在服用三七当日应忌食蚕豆、鱼类及酸冷食物。
2、由于三七活血化瘀力强,故血虚无瘀者忌服,血虚、血热妄行者禁用。
3、孕妇不宜服用,以免扰动胎气。经期妇女应停服。
THE END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