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一双“被天使吻过的手”——孤独症女孩卢诗雅的潮绣作品有多好看?

南方+ 记者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融·爱空间里,墙上挂了10幅各有特色的潮绣作品,有象征着“平安是福”的红梅青花瓷,也有色彩别致的牡丹花,还有绣得立体逼真的《繁花似锦》……

这些精美的作品,出自一双“被天使吻过的手”——由孤独症女孩卢诗雅绣制而成。卢诗雅的老师、潮绣非遗传承人陈泽瑶介绍,有的作品耗时一年多才完成;有的作品拆了两遍,第三遍才绣好;有的则是诗雅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使用了不常见的颜色等。

陈泽瑶老师带领读者赏析诗雅的潮绣作品。

陈泽瑶老师带领读者赏析诗雅的潮绣作品。

“真的要经过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才会有今天的结果。”陈泽瑶说。在“孤独症孩子的潮绣篇章”艺术沙龙现场,数十名观众聚精会神地欣赏着刺绣作品,为这名“来自星星的孩子”的学艺之路发出由衷赞叹。

用艺术作品展示“星孩”丰富的内心世界

4月2日是第15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办“点点星意·关注孤独症”系列活动,通过主题书目荐读、微电影观赏会、孤独症孩子刺绣作品展、潮绣艺术分享沙龙暨体验等活动,让社会大众认识孤独症,展现孤独症孩子熠熠闪烁的才华和努力,广泛带动社会力量理解和接纳孤独症群体,帮助孤独症人士融入社会。

读者在陈泽瑶老师(左二)指导下现场体验潮绣。

读者在陈泽瑶老师(左二)指导下现场体验潮绣。

以文化艺术为纽带,星星的孩子也有美好未来。诗雅妈妈伦女士说,诗雅3岁时被诊断出孤独症,在语言开发、文字认识、社交沟通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学习障碍。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带着诗雅四处求学,最终在潮州会馆找到了适合诗雅生长的天地。

陈泽瑶回忆道,诗雅刚开始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基本坐不下来,摔东西等更是常态;后来,老师发现她对艺术比较感兴趣,因此以艺术手段逐步培养她的注意力。“许多孤独症孩子其实是很有天分的,非常需要身边的人把他们的天分引导、挖掘出来。”她说。

现在,诗雅可以连续刺绣好几个小时,也逐渐能创作出有自身特色的作品,甚至多次获奖。伦女士希望,女儿将来能依靠刺绣养活自己,自力更生。

卢诗雅(右)现场示范刺绣技巧。

卢诗雅(右)现场示范刺绣技巧。

一针一线,才华熠熠闪光。读者们一边听着诗雅的分享,一边欣赏“一针一世界,一绣亦人生”主题艺术作品展。诗雅用她那被天使吻过的手,织就出精彩的潮绣作品,讲述自己繁花似锦却鲜有人知的多彩内心。

“她克服情感与沟通的障碍,从构图到针法,专注地指导读者朋友一步步绣出作品。”参与活动的一位读者说,其实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作品让大家看到了“星孩”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将举办“点点星意•关注孤独症”系列活动

每一个“星星的孩子”都需要来自家庭无微不至的关爱和陪伴,也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接纳。活动现场还播放了曾获“南粤金影奖”、广东公益微电影大赛最佳导演、最佳微电影等奖项的微电影《来自星星的孩子》,影片详细讲述了诗雅的成长经历,读者共同欣赏爱与被爱的延续,一起鼓励更多“星孩”展望未来,共享新时代。

诗雅(左二)、陈泽瑶老师(左一)、母亲伦女士(右一)结合微电影《来自星星的孩子》分享求艺之路。

诗雅(左二)、陈泽瑶老师(左一)、母亲伦女士(右一)结合微电影《来自星星的孩子》分享求艺之路。

以书为径,让阅读点亮前进的路。走进“点点星意·关爱孤独症”荐读区,一本封面绘有彩色条纹小斑马的图书尤为醒目。翻开《看!我的条纹:爱上全部的自己》,这匹有孤独症的小斑马赞恩教会我们试着接纳自我,接纳身边那些有着“彩色条纹”的人;《地板时光:如何帮助孤独症及相关障碍儿童沟通与思考》《不一样也没关系》《我的孤独症朋友》等相关主题的书籍,让读者更加靠近孤独症孩子的世界和独特行为背后的真相,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据了解,4月9日和4月23日,省立中山图书馆将举行第22期和第23期“星光伴读”活动,邀请孤独症人士和家长,内容以阅读+音乐、绘画、手工、戏剧、诵读等形式丰富的文化活动进行集体阅读,点亮孤独症人士的心灵,让“星孩”浸润书香,享受阅读的快乐,在多元融合的阅读中增加“星孩”沟通和交流的行为培训,提升语言水平和思维能力。接下来,省立中山图书馆将继续搭建残健共融的平台,引领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

【记者】黄楚旋

【通讯员】张家意

【摄影】邱飞宇 黄泽杭

编辑 甘韵矶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