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国宝正是这本教科书中最为精彩的段落。
近期,东莞市博物馆(以下简称“莞博”)历时一年有余,制作完成了两套“历史课本中的国宝”流动展(以下简称“国宝展”),把厚重的历史做成了一场仅用一辆小汽车就可以运输的展览。
据悉,“国宝展”是莞博再度突破传统教育内容生产模式的尝试,首次对接七年级(初一)上、下册历史课本内容,从中甄选史前至宋代的25件具有重大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古代文物,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给同学们提供一架“时光机”,在“时光通道”中感受中华文明之美。
“国宝展”的推出非一日之功,而是经过定项、初选、调研、复选、编撰、校改、设计、制作而成,其间投入了莞博教育部门、学校老师等多方的心血,是馆校共建的新举措。为此,莞博教育部门向东莞各共建学校发出邀请,欢迎各学校前去借展。
“历史课本中的国宝”流动展部分内容效果图。
定项与调研:
把握教育生态位,25件文物勾勒历史长卷
2021年初,莞博经定项研讨确立了此次策展的直接目标——对于学生,展览内容要基于课本但超出课本,讲述中华文明发展,展现中华文明之美,要能开拓视野,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对于教师,展览内容要与课堂内容呼应,易于拓展教学和布展。
不难看出,“国宝展”的策划兼顾了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两个因素——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需求。莞博表示,“国宝展”策划的初衷是要发挥博物馆的专业优势,用好、用活历史文化资源,把握好博物馆的教育生态位,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进共建学校。
莞博教育团队讨论初选文物 。
目标确定后便到了文物初选。
莞博介绍道,初选文物时遵循了四个要求,一是要选中学历史课本中出现的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二是文物要承载重要的文化内涵,体现民族精神;三是现阶段对该批文物存在相对成熟的研究;四是文物组合起来要有承接、成体系。多次翻阅七年级历史课本上、下册后,莞博从中选取了52件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
随后,莞博展开了需求调研,听取在校教师们对文物选择、内容撰写、展览形式的意见,以求“国宝展”能应师生之所需。一向坚持治学讲史的莞博人遇上在校的历史老师,会碰撞出何种新火花?
2021年4月,莞博与两所学校的四位历史教师先后开展座谈讨论,并达成了5点共识,一是展览要能解释历史,二是撰写要遵循唯物史观,三是内容要有史料实证,四是能启发学生的时空观念,五是能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教师认为,此类型的展览与学校教育的目标很贴合,学生们也喜闻乐见,符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需求。
历史教师与莞博教育团队一同挑选展览文物。
唯一不同的是,在讨论之后,此前筛选的52件文物变为了更加典型、更具代表性的25件文物。
精心挑选的25件文物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展示了科技与文化的进步,描绘了古代中华文明由刀耕火种走向唐风宋雅的历史长卷。时代上包括从旧石器时代到宋代的九个历史时期,材质上包括古人类遗骸、陶器、铜器、玉器、骨器、砖、绢本画,用途上则包括礼器、乐器、建材、葬器、艺术品、生活用品等。
撰写与编校 :
既严肃又生动,兼具专业性与普适性
确定了策展目标和展览文物后,到了最考验笔头功夫的时候。如何用生动灵活的语言讲好厚重的历史,莞博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物选定后,我们依据达成的5点共识开始撰写文物知识介绍,内容基于各大博物馆所发布的文物信息和成熟的学术资料,并根据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转化、活化,以达到专业性与普适性兼具的要求”莞博表示,到2021年11月时,展览大纲初稿终于完成。
莞博教育团队讨论优化展览大纲。
随后,进一步优化初稿被提上日程。在知识呈现方面,莞博力图在有限的篇幅内把握文物信息的关键点和背后相关的历史文化经典。语言风格既严肃又生动,能让学生产生课堂授课的回忆和代入感。同时,文物的主要图片不仅要能展现文物的全貌,还要能反映出细节,必要的时候要增加局部图、结构图、纹饰线描图等辅助图片。
2021年底,莞博完成了第二版展览文字内容的编撰,经过数次校对以及最终的编辑与审核工作,进一步对知识点和文字表述进行了优化。2022年2月,展览前言、后记的撰写工作完成。
设计与制作:
展示国宝风采,便捷到一辆小汽车就可运输
在流动展的形式设计方面,莞博就布展方式和内容呈现做了充足考量。为了方便展览运输、布置,提高展览的流动属性,莞博将每件文物的知识内容展现在一张长2米、宽0.8米的挂轴上。整个流动展由25张文物知识版面和封面、前言、后记共28张挂轴组成,卷起后用一辆小汽车就可以运输。该尺寸的挂轴悬挂后高点离地约2.5米,低点离地约0.5米,适合于活动室、多功能厅等室内空间,或半开放的走廊、大厅内展陈。
两版展览设计对比效果。
内容呈现方面,莞博考虑到“国宝”的历史文化属性,并与初一历史课本设计风格相呼应,选择用赭色为基调,突出庄严、厚重、沉淀的感觉;选用角度、清晰度、光影俱佳的图片,在平面上最大程度展示“国宝”风采。此外,莞博选择将展示内容喷绘在油画布上,做到了图像清晰、质感优良,结实耐用、容易保养,再将油画布全绫装裱,凸显传统文化韵味。
识国宝以鉴兴衰交替,知百家争鸣,会风流人物,明功过是非,习精湛工艺,品楚风晋情,更树文化自信。莞博希望同学们可以从“国宝展”中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深远与精彩纷呈,也希望同学们成为“国宝”内涵的守护者和传承人。
多年来,莞博与教育主管部门、61所学校搭建了三级共建平台,合作策划、制作、开展了大量具有莞博特色的博物馆文化课程、地方历史课件、教育系列视频、特色流动展览、培训教辅书籍、专题趣味讲座、研学实践活动等,为共建学校提供了一大批学生乐学、老师乐教、家长乐见的教育项目,多方面助力学生的心智生长、知识增长、价值成长。
【记者】马新杰
【来源】东莞市博物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